快手摆脱“宿”命,能否“一笑”江湖?( 二 )


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渗透 , 4G打开普及 , 业界认为2013年成为移动短视频元年 。 时年 , 腾讯微视、新浪秒拍、微拍、微录客等短视频应用涌现 。 此时 , 短视频成为颇具潜力的风口 , 尽管赛道已经热闹非凡 , 但是仍处于蓝海市场 。 宿华带领快手吃到这一波短视频的红利 。
这也是快手的第一次质变 , 由工具型产品彻底转型为短视频产品 。
爱奇艺前首任产品总监高玮曾在分析快手时提到:“由工具转向社区之后 , 用户黏性飙升 , 尽管可能面临部分老用户流失 , 但新用户增多 , 活跃度超高 , 由此带来的推动力不可估量 , 也让快手拥有了打造品牌生态的根基 。 其实 , 做产品需要有像快手CEO宿华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势 。 ”
快手工具时代依赖微博 , 有更加明确的用户群体和渠道 , 但在短视频平台时代 , 用户是谁 , 如何增长用户?
这些问题都在宿华早期的考虑范围之内 。 他经常将“普惠”二字挂在嘴边 , 这是其内心的价值观 , 也逐渐成为快手的价值观 。 普惠也意味着“接地气” , 尽可能触达到最广泛的用户群体 。 “快手不是为了明星存在的 , 也不是为了大V存在的 , 而是为了最普通的用户存在 。 ”宿华多次强调 。
正是因为走对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 , 快手避开了抖音以潮流起家的一二线城市 , 成了能与拼多多齐名的“下沉市场之王” 。
面对下沉市场 , 快手很快引起共鸣 , 也产生了许多“草根网红” , 但是随之而来的评价则是“快手很low” 。
针对这样的评价 , 宿华曾在一次分享中的观点可作相应的回应:“中国整个人口结构里只有7%人口生活在一线城市 , 93%人口不在一线城市 。 平均人的属性当然是二三线人属性 。 假如中国社会93%生活在一线 , 快手肯定做更偏向于一线产品 。 ”
他表示:“我们针对最普遍存在的用户去做设定 , 而中国的现状是这样的 。 中国是非常多元的社会 , 不光有北上广深这样光鲜的一线城市 , 还有广袤乡村田野 , 那里有蓝天白云 , 审美和各位有差距 。 ”
对于快手定位的争议声不断 , 但是宿华锁定下沉市场的策略是毫无争议的 。
快手曾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 , 日活跃用户数就超过了千万 , 成为中国第四大流量的APP 。 2015年6月到次年2月 , 快手用户从1亿涨到3亿 。 下沉市场的确将快手的用户体量不断推向巅峰 。
此外 , 基于算法 , 宿华也在技术层面希望将“普惠”、“提高幸福感”做到极致 。
“精准的推荐带来的交流及由此产生的温暖、被理解 , 就是快手技术的温度 。 ”宿华曾在采访中提到“坚持GDP+基尼系数的分配方式实验” , 即避免内容头部效应出现 , 将注意力资源更多分配到普通人 。
2017年 , 抖音几十万日活 , 快手日活达到5000万 , 届时 , 后者短视频一哥的宝座非常牢固 。
佛系宿华对抗狼性商战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难以对抗雷厉风行的商战老兵 。
抖音逐渐撬动了快手的短视频“头部交椅”位置 , 而国内互联网内卷日趋激烈 , 最憋屈的就是位居老二 。
2017年 , 从流量上看快手是当之无愧的短视频霸主 , 然而用户量仅仅只是敲门砖 , 真正要成为硬核巨头还得依靠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促进滚雪球式的发展 。 然而 , 当时的快手好像并没有将商业化想的太透彻 , 或者说宿华有自己的坚持 。
对于商业化这个事情 , 宿华似乎有点“理想主义” ,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保守” , 尽管已经有了商业化的优质基础 , 但是他担心会破坏快手的生态环境 , 破坏用户体验 , 2017年的快手在商业化方面的动作并不算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