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素天赋力 天赋美素事件( 四 )


不仅如此,凶猛扩张中的上美还在2015年第一次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获得了4亿元融资,直接创下当时本土化妆品企业最大一笔融资纪录,投资方是联新资本、中信资本以及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联合创办的希美资本 。
也是在这一年,吕义雄将公司的名字从“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始集团化运营,并第一次提到了公司的上市计划,放言“计划在2018年完成上市” 。
成立20年还在“吃老本”吕义雄“2018年完成上市”的雄心终究是落空了 。作为具有20年历史的老牌国货,曾创下40天销售一个亿战绩的“第一微商”,上美集团的上市之路可谓充满坎坷 。
纵观国内大型老牌美妆公司,还没上市的所剩无几 。同期成立的丸美、御泥坊、珀莱雅均已登陆A股,较晚成立的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也成功上市 。直到2022年1月17日,上美集团才终于递表港交所,姗姗来迟地迈出步伐 。此时距离吕义雄在朋友圈“口出上市狂言”,已经过去近7年 。
这并不是上美第一次尝试向资本市场冲刺,2021年2月,上美集团曾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A股上市,但随着A股上市的条件愈发严苛,这家雄心壮志的公司转而冲刺港股 。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上美的业绩持续向好 。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上美营收分别为28.74亿元、33.81亿元以及25.95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利润为1.14亿元、2.64亿元以及2.84亿元 。
此次上市,上美喊出“多品牌战略”的口号,提出扩大业务范围、细分市场 。纵观上美这些年的发展,不难发现,这家公司一直在孵化新产品,试图打破品牌单一的局面 。2019年以来,上美相继推出针对敏感肌肤的“高肌能”、孕妇专用护肤品“安弥儿”以及洗护品牌“极方”,希望收割更多消费群体 。但效果并不好,新品的合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0%左右 。
自韩束“红BB霜”之后,上美很久没有再造爆品,这个发展20年的老牌国货还在“吃老本” 。打开韩束官网可以看到,2012年上市的“红BB霜”仍在占据“本店BB霜热销第一名”的宝座 。
而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三个品牌合计贡献总收益的九成左右,是上美的三大摇钱树 。其中,韩束贡献的营收还在逐年升高,从2019年的32%升至43.8%,几乎撑起了上美集团营收的“半壁江山” 。

美素天赋力 天赋美素事件

文章插图

上美在产品推陈出新方面略显乏力,与其“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密不可分 。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上美的研发经费逐年下降,仅在7000万元至8000万元左右,投入比例低于3% 。尽管上美声称这一数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与研发费用过亿的上海家化、贝泰妮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
与之相反的是,上美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可谓“一掷千金” 。2019年至2021年9月底,上美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25亿元、15.36亿元以及11.19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46.1%、45.4%、43.1%,近三年销售费用累计近40亿元 。
花重金买营销似乎是国货化妆品牌的“通病”,但放眼整个化妆品市场,上美在营销方面的投入也处于较高水平 。目前已上市的国货品牌——上海家化、丸美股份和珀莱雅在2020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1.58%、32.33%和39.90% 。
继电视、微商后,上美还将销售重金砸向了流量代言、头部直播带货等赛道 。2019年起,上美着力发展线上销售渠道,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长期合作,同时还建立专职直播团队,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阵地展开布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