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马风水寓意 养马的风水


长治市潞州区马厂村位于市区北郊,南邻三垂冈,西依漳泽湖,地平水浅,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马厂建村后,起初隶属于潞城管辖 。1950年成立长治工矿区后,马厂村归属于长治市 。追溯马厂村名的来历,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与养马有关 。走进马厂村的历史深处,原来马厂是长治历史上最大的养马场地 。
潞州沈王府的“养马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为维护家天下的统治,朱元璋借鉴历史上唐宋王朝的经验,决定以封王建藩来管理国政 。他在深思大唐“藩镇割据”与宋朝“强干弱枝”朝政治理的同时,还借鉴了汉晋“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的历史经验,以“国”和“家”相融合的理念封王建藩,即“国”是“家”,而“家”也是“国” 。朱元璋实行了封王建藩制度,将二十六个儿子封藩于全国各地 。第二十一子朱模,洪武十三年(1380)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被封为沈王,即沈阳是其封国 。第二年,朱元璋为沈王设立护卫,名为“沈阳中护卫” 。当时的辽东地区已经有第十五子辽王朱植,根据朱元璋的治国策略,朱模和韩王朱松(封国开原)则是其经营东北的后续准备 。由于朱模尚幼,沈阳又处于寒冷的东北,其母赵贵妃便奏请朱元璋,改封潞州,封号不变,仍称沈王 。年幼的小沈王无法赴遥远的潞州就任,依旧留在南京 。朱元璋去世后,爆发了“靖难之役” 。受此影响,已经达到就藩年龄的沈王朱模,却迟迟无法就藩 。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继位后,永乐六年(1408),朱模才携子带妻踏上了赶往潞州之路 。这时,山西布政司提出晋恭王朱棡第四子庆成王朱济炫的潞州王府空着,且潞州年景不好,建议改造为沈王府 。朱模的潞州王府虽为改造,但这里却是唐、宋节度使在潞州府邸的旧址,还是宋徽宗赵佶即位前任潞州节度使的府邸,地势高而平坦,与上党门相对 。就这样,永乐六年(1408)十一月,二十八岁的沈王就藩潞州 。
朱模就藩潞州后,大兴土木,对王府进行了修缮 。据《潞安府志》和《三晋史话·长治卷》记载,在修葺一新的沈王府,沈藩王一系共袭封沈王九代十三王(其中四王为追封);自沈简王,朱元璋庶二十一子朱模起,至末代沈王,朱效镛嫡一子朱迴洪止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刘芳亮率部破潞州,明沈藩灭亡 。在沈王府的辉煌历史里,潞州城北水草茂盛的三垂冈一带,荒无人烟,曾为沈王府饲养马匹的场地 。
沈王府的养马场地,区域全在当时的潞城县境内 。养马地由潞城县衙负责协助管理,到明万历时,潞城县衙依照朝廷“马政”,对沈藩王府的养马场地实行了“官牧”与“民牧”的两种养马形式,即允许百姓在此放牧,使这一带遂成为官府与王府共同管理的养马地,习惯上称“马场”或“马厂” 。到清时,因禁止汉人养马,使潞城县境西南三垂冈一带原沈王府的养马地,形成了大片的无主荒田 。
马厂村的历史考证
清顺治时,潞城西南地广人稀 。为开垦荒田,潞城县府便“废藩马厂”,即取消了原沈藩王府养马场的归属权与管理权,使此地不再为养马所用 。康熙版《潞城县志》记载:“顺治十三年起至康熙三十九年止,累次开垦并陆续清出隐漏有主无主旧荒民田及南兵开垦更名,废藩马厂等项,共一百七顷八十四亩 。”这里的“南兵”,是指明时“南兵北戍”留在潞州的士兵 。明隆庆初年,戚继光担任明朝九边重镇蓟镇总兵后,陆续调集了一些浙江士兵,北上戍卫蓟镇长城,时称“南兵” 。实际上,当时的浙江地区地狭人众,大量浙江人为了生存,应募从军来到北方,守边开垦 。潞城县从顺治十三年(1656)开始,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对西南荒田多次组织开垦,清理出大量的地方隐漏、沈王府与“南兵”留下的荒田,彻底废掉了沈王在潞城的“封田”,把“南兵”开垦出的遗留田地进行更名,全部归属于县府管理 。其中,潞城知县张士浩曾大量招揽各地流民,在三垂冈一带垦种荒田;河南嵩县王溯维接任潞城知县后,继续招揽流民开垦荒地,并允许流民垦荒建庄安居,流民先后在此建立了村落,即今长治市潞州区的张公庄、王公庄等村 。康熙十九年(1680),在已经形成村落的张庄北,即原沈王府养马场养马人居住地也渐渐形成村落,名为“马场”,也称“马厂” 。这就是今天“马厂村”的来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