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的“大锅菜”,小时候不想吃,长大吃不够,就是香

文章插图
在北方地区的农村,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迁宅上梁,都是头等大事,亲戚邻居们都会来帮忙,或捧场、或出力。届时东家为了安排众人中午的饭食,总会请周边出名的乡厨,来家里架上一口大铁锅,下面烧着柴火。锅内炖着猪肉、白菜、豆腐、腐竹、粉条等食材,大白肉片与白菜叶最为显眼,随汤汁咕嘟咕嘟的起伏,香气四溢。

文章插图
无论男女老少,身份高低,总会人手一个瓷碗,围在热气腾腾的铁锅前,让掌勺的大师傅盛得满满当当,这一碗有汤、有菜、有肉,咸味十足。人们三五成群,一口馍一口菜,吃到一半把馒头掰成块泡进碗里,简直回味无穷。我们可以叫它“熬菜”,但在很多地区,更喜欢称之为“大锅菜”。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食材搭配,但做法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将众多食材汇聚,做成老少皆宜的美味。

文章插图
大锅菜的普及之处,说是在北方地区,其实真细究起来,它只在河北、山东、河南农村一带最为流行,当然其余地区也有,但并不常见。在这些地方,馒头是最常见的主食,而东北与南方地区,都是吃米饭较多,至少迄今为止,还从来没见过大锅菜配“米饭”的。【北方农村的“大锅菜”,小时候不想吃,长大吃不够,就是香】

文章插图
这“大锅菜”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因为食材种类繁多,特性不同,有的难熬,有的易熟,如果掌握不好入锅顺序,很容易出现没断生、或者熬过头的尴尬情况,也由大锅菜变成“乱炖”了。不管是前期的“食材准备”,还是烹饪过程中的“投放顺序”,亦或是“调料的添加”,都极为重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能决定整锅菜的味道。

文章插图
就比如猪肉,必须得提前煮熟过油炸,再切成厚片红烧,才能出“大油”,吃起来更香,也有地区用“酥肉”代替,味道各有千秋。蔬菜以白菜为主,其它的没有硬性要求,完全是喜欢什么吃什么。如此种种,所有菜品市场价也要合适,若是贵得离谱了,就不符合大锅菜“省时从简”的理念了。别说东家不乐意,就连来吃饭的宾朋,也不愿打破这种“规则”,毕竟谁家都有机会“做东”。

文章插图
“大锅菜”真的好吃吗?其实说句实在话,大锅菜以重油重咸为主,香归香,但要真与“红烧肉”比起来,相信更多人还是偏向于后者。即便是往前看15年,吃得津津有味的,还是以大人为主,大部分孩子并不中意。但长大之后,他们似乎更喜欢“大锅菜”了,不仅仅是因为调味料变多,配菜丰富,味道更佳,而是对于农村人来说:能够吃上大锅菜,就意味着,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到了。一口下去,很容易让人想起往年的人和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锅菜更像是连接“人情味”的最佳方式。

文章插图
——轻肥说——如今生活条件提高,山珍酒肉丰富,大锅菜的规格不高,地位自然也远不如从前。在有的地区,通常只作为酒席之后的“压轴菜”上场,甚至也有被正规宴席取代的。但我始终相信,那“一口馒头一口菜”的味道,始终存在于我们心底,一直在等待它迸发出来。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专注美食多年,欢迎关注,带给您更多精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