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进口依赖,这台全自主研发的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 )


中国随之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全面掌握高场磁共振部件及整机制造的国家 。 国产设备的诞生迫使进口同类产品大幅降价 , 有力造福了国计民生 , 对于满足中国亿万民众健康需求、引领带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打破进口依赖,这台全自主研发的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文章图片

联影3.0T 磁共振在医院投入使用
通过“产学研医”实现“既快又清”
不但要掌握“卡脖子”技术 , 还要取得创新型突破 。
郑海荣介绍 , 该项目通过快速成像理论与方法等自主创新 , 另辟蹊径、突出重围 , 在成像电子学部件、快速成像方法和高端临床应用等方面获发明专利124项、授权美国专利11项 , 建立了包括理论方法创新与专利群布局在内的攻防兼备的知识产权体系 , 有力保障了本项目产品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
扫描时间长 , 成像速度慢 , 是国际公认的磁共振成像研发难题 。 要想极致地发挥技术参数优势 , 进行快速高质量成像 , 难度极大 , 对系统的精准度要求极高 , 如同“在刀尖上起舞” 。
研究团队开展磁共振稀疏成像理论方法研究 , 实现了高倍加速 , 在高时间分辨率动态成像、高分辨率快速血管壁成像以及腹部小肝癌等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
打破进口依赖,这台全自主研发的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文章图片

联影3.0T磁共振脑神经纤维断面扩散张量成像
通过产学研医的融合 , 该项目率先建立了脑中风、心脏病和微小肿瘤“既快又清”定量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 , 实现了重大疾病诊断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 , 并实现了高时空分率实时心脏成像、肝脏灌注和脑血管斑块成像 , 形成临床指南并纳入国际影像专家共识 。
“产学研医”的模式也是此次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所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苏说 , 联影10年前在上海扎根发展 , 从成立之初就开始跟中山医院开展合作 。
“合作之初 , 因为受以往对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固有经验的影响 , 我们还抱着怀疑的态度 , 更多的也是提出批评 。 ”曾蒙苏说 , 同是中国人 , 希望自己的民族产业 , 特别是医学影像领域的民族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 , 因而这样的批评也是一种爱护 , 也是出于一种民族责任感 。
曾蒙苏介绍 , 21世纪的科学研究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 , 一个就是团队科学 , 科研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 必须要依靠团队合作 。 第二个是学科交叉融合 , 就是产学研医融合 。
在生命科学领域 , 特别是医疗器械这个领域 , 多学科交叉、知识交叉 , 必须通过产学研合作 , 才能产生更多想法 , 解决实际问题 。
医生根据临床需求 , 提出需要解决问题的方向 , 企业不断完善产品 , 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 让临床有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 临床反之还会为这些技术提供可能应用的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 相互促进 , 融合创新 。 科学无止境 , 技术无止境 , 唯有这样 , 才能不断进步 。
栽下梧桐树 , 引得凤凰来 。 人 , 永远是打造适合产学研医融合生态的关键所在 。 以此次获奖项目为例 , 深圳先进院与联影医疗首先通过战略合作实现顶层设计 , 随后通过共同申请项目确保密切技术合作 , 并联合培养人才 。
科研团队会要求研究生都要扎进企业共同学习、到各地医院里调研需求 , 只有到了真正的前沿阵地 , 才能学会仗是怎么打的 。 企业每年也会安排研发人员到深圳先进院联合培养 , 院里培养的学生很多在毕业后也会输送到企业工作 , 实现了人才的有效储备与双向流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