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化之路 , 走过了十年 , 才打破了国际技术“卡脖子”和进口依赖 。
11月3日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 会上 , 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影医疗”)牵头 , 携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同创新 , 共同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项目攻关突破了谱仪、射频功放、梯度功放、梯度线圈、射频发射线圈、超导磁体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 , 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并实现整机制造与应用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中国成为继美、德之后 , 第三个实现高场磁共振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国家 。 联影医疗也成为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首个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企业 。
联影3.0T 磁共振在医院投入使用 本文图片均有联影 供图
以磁共振为代表的大型尖端医学影像设备是临床医学诊断的必备工具 , 可以从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 是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金标准 , 也是现代化医疗的重要标志 。
同时 , 高场强磁共振可为脑科学等重大前沿科研提供更精细的脑结构和脑功能成像 , 是科研领域必不可少的科学仪器 。
然而 , 由于超导磁体研发难度大 , 成像电子学门槛高 , 涉及学科门类繁多 , 技术体系精密复杂 , 加之成像速度慢这一行业一直难以逾越的瓶颈 , 研发难度极大 , 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
在联影研发成功之前 , 掌握磁共振全部核心部件技术的公司全球仅2家 。 由于无法掌握核心部件和卡脖子技术 , 国产磁共振设备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 高端影像设备国产率不足5% , 最高端的3T磁共振100%依靠进口 。 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 , 中国百万人口磁共振拥有量不足美、日等国十分之一 。
文章图片
磁共振核心部件:超导磁体
十余年多学科联合攻关
2007年 ,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回国并建设保罗·C·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 , 部署研究磁共振成像等前沿技术 。
2011年 , 研究中心与联影启动了高场磁共振系统研发项目 , 用前沿科学技术引领工程创新 , 在高端医学影像领域开展创新探索 。
他们选择了最难、也是自主可控的路 , 在国家科技项目持续支持下 , 经10余年多学科联合攻关 , 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 , 同时携手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 , 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 , 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 , 突破国际知识产权壁垒 , 实现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发 , 真正填补国内空白 , 改变了中国高端影像设备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 且在产品性能上整体达到国际先进 , 部分指标国际领先的水平 。
该项目还实现了高端磁共振设备的大规模产业化和临床应用 。 基于这一高场强磁共振系统 , 联影现已推出多款高场强磁共振设备 , 包括世界首台超大孔径75cm磁共振uMR OMEGA、一系列高端科研型3.0T磁共振产品 , 服务全身科研以及神经科研等前沿科研探索 。
这些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 2020年联影磁共振国内增量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国产磁共振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14%提升至41% 。 此外 , 联影磁共振同时逆向输出至美国、欧洲、印度等地 , 产生了重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 中国由净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 , 这也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领域长达30多年“一统天下”的格局 , 重构了该领域国际产业格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