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王大中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电 (采访人员 张蔚然 张素)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 ,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 , 共同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文章图片
图1/2
顾诵芬院士 。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生于1930年2月的顾诵芬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 。 他主持研制歼八、歼八II超音速歼击机 , 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 。 他建立了中国歼击机研制体系 , 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 , 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文章图片
图2/2
王大中院士 清华大学供图
生于1935年2月的王大中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 , 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块式高温气冷实验堆 , 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 。 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 , 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 , 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采访人员获悉 ,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 。 除顾诵芬、王大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外 , 还评选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 , 其中一等奖2项 , 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 , 其中一等奖3项 , 二等奖5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 , 其中特等奖2项 , 一等奖18项 , 二等奖137项 。
持续激励基础研究是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一大特点 。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性成果 , 有的聚焦基础研究 , 如数学在现代数论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 “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的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 如“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加速了中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 。
本次评选还强调成果应用积淀 。 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 , 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 , 从1979年建立以来 , 以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科学态度为指导思想 , 以社区防控、早诊早治、精准治疗为抓手 , 紧密围绕“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及早诊早干预”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
【顾诵芬、王大中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评选过程中 ,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 , 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 , 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过10年的有2人 。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共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 , 再创历史新高 。 最终 , 来自法国、荷兰、日本、英国、德国等多国的8名外籍专家 , 以及1个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奖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