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挂画风水7大禁忌 筒子楼风水上适合挂画吗( 四 )


夏晓虹:应该说也没有 。晚清的东西,现在流传比较少 。而且你买一两本没有用,实际上是需要大量地阅读,那基本上还是要依靠图书馆 。当然,现在比较方便的是数据库 。以前我们在各个图书馆借阅,如果允许,还会复印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我们不是做收藏的,那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点石斋画报》我们有好几套,但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制作的本子 。
陈平原:对我们来说,真正进入哪一个课题,一两部、或十本八本图书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大面积阅读,才能够做这一类的研究 。你看一下我去年出版的《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后记》里感谢了好多国内外图书馆,必须有这样广泛的阅读,才拿得起这个课题 。
记得当年在报国寺淘旧书,看到《良友》画报 。我去询价,他告诉我一本多少钱 。我说我不要一本的,我买就买整套,或者大半套 。他说你搞错了,撕下来,一页页贴在镜框里,多好看 。对他来说,三两本已经够多了 。可对我们来说,太零散的书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所以我再三说,我们的藏书是实用的,不以珍奇见长 。
学者也会有“厌书”情绪
南都:学者的读书与一般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夏晓虹:比如我自己做晚清研究,我读的那些晚清小说,一般人肯定觉得不好读,没兴趣 。那些书有的没写完,有的很草率,先在报刊上连载,瞎编、重复、遗漏的情况也很多 。这在晚清是很常见的,因为杂志可能只出几期就没了,那他当然也就不写了 。或者他写着写着觉得没兴趣,也就放弃了 。你看梁启超的小说、戏剧,大都没有完本 。他太忙了,所以你也得原谅他 。
可是你做研究,这些资料都必须阅读 。所以我说,即使读小说,也未必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当然,有的地方我们能读出特殊的趣味来,而别人会觉得很枯燥,这就是专家和一般读者的区别 。
陈平原:专家的阅读特点是,既读自己喜欢的,也读自己不喜欢的 。所以,专家的阅读不太好玩 。一般民众的阅读,可以只选自己感兴趣的,不喜欢的,丢一边就是了 。一般民众读书,读不懂,可以不读,没必要硬撑着 。但对于专家来说,你没有这个自由,若是研究课题必须直面的,你不喜欢也必须认真读 。好处是,专家会啃很多大家不愿意啃的硬骨头,会有一些独特想法,会推进研究深度 。不好的地方,就是有时候阅读成了责任,丧失了快感 。要说阅读的轻松愉快,还是普通读者好 。你说莎士比亚伟大,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同样道理,《红楼梦》确实很好,可如果你读不下去,也可以放弃 。而对专业研究者来说,他必须面对很多不喜欢的书籍,这样才能沙里淘金 。
南都:碰到很多硬骨头,会不会有时候也会产生“厌书”的情绪?
夏晓虹:会有 。有的你不想读的,但对你来说也是不可逾越的,必须读 。
陈平原:专家为了自己研究得全面,必须面对很多无趣的书籍 。所以他的读书,很多时候是工作,不是兴趣 。再说,同一个类型的书读多了,还会有抵触情绪 。比如我写完《千古文人侠客梦》,不少人给我寄武侠小说,我都不看了 。一段时间内过于集中阅读,很可能会读伤的 。这不是一个好的阅读状态 。
南都:公众对学者的想象是学者对自己研究的题目总是怀抱着巨大的热情的 。
陈平原:学者分两种 。有一种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那样的话,他是带着赏析的心情来写作 。比如你做《红楼梦》研究,一辈子沉迷在里面,没有问题 。但如果你做文学史研究,是不能只面对单一文本的 。做史学研究,很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也必须阅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