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小儿麻痹疫苗的发明人( 二 )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砷剂治疗白血病的探索 。197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韩太云药师用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的“癌灵1号”治疗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症状都有改善 。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张亭栋等人确定了砒霜单体化学分子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效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高,单纯依赖化疗患者复发率高,总体生存不足30% 。20世纪80年代,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原卫生部部长)带领团队将全反式维甲酸与砷剂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得这一疾病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血癌的核心理念是‘诱导分化方法’,这不是杀死血癌细胞(比如化疗),而是让血癌细胞‘弃邪归正’ 。”王振义教授曾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 。
全反式维甲酸与砷剂的结合有效治疗白血病,是一次中西医为数不多的成功结合 。2000年,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陈竺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发文讲述了研发过程:我们从东西方智慧的融合中受益匪浅 。实践“以毒攻毒”的想法似乎有些投机取巧,但如果找对方向,严谨仔细,你可能取得最令人振奋的成功——拯救生命 。
保肝护肝的五味子药名:双环醇贡献:首个上市的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Ⅰ类新药
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刘耕陶、张纯贞等

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小儿麻痹疫苗的发明人

文章插图
双环醇课题组在进行科研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图
五味子是一种中药和木兰科植物,《本草经疏》中曾提到“五味子主益气,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而如今,五味子已成为治疗肝炎的宝贝!
双环醇研发人员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燕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双环醇这款药的发明就是来源于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临床应用历史的中药五味子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潜心研究五味子20多年,从中分离鉴定了425种新化合物 。
“当时,研究所的前辈从五味子中分离出来了上百种新的化合物 。哪个化合物有哪些活性,都需要大量反复的基础实验 。”李燕介绍,药物研发过程往往是枯燥的,常常需要去做大量的实验 。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著名药理学家刘耕陶院士和药物化学家张纯贞教授首次发现,对于肝炎治疗来说,五味子丙素的活性最强,后来又研发了其衍生物——联苯双酯 。
在此基础上,经过30年的研发,2001年9月,双环醇及片剂(25mg)获得了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于2004年4月生产上市,用于治疗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水平升高的患者,能够减轻肝脏病理损伤 。
时光荏苒,刘耕陶院士和张纯贞教授为新药研发奋斗了一辈子 。2001年,双环醇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酸、甜、苦、辣”,当时,69岁的刘耕陶院士用四个字道出了新药研发之路的不易 。
双环醇是我国第一个上市的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Ⅰ类新药,也是首个在欧美国家申请专利保护的化学药物,具有抗肝炎病毒和抗肝细胞损伤两方面的作用 。
2010年12月,双环醇片列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治疗”推荐用药 。2016年12月,双环醇片列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6项肝病临床路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