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五大“军团” 华为如何“作战”

_原题是:成立五大“军团” 华为如何“作战”
虽然乌云密布 , 但总能拨云见日 , 说的就是华为 。 11月4日 , 据华为心声社区发布的视频内容 , 华为成立了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 , 这五大“军团”与原有的三大BG等级相同 , 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 “军团”的成立被业内认为是华为在当前环境下做出的组织变革 , 不过 , 从华为过去的发声中可以看出 , 这家公司早有变革的苗头 。 华为已不满足于在已有业务上精挑细选 , 而是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应用于其他大型业务领域 , 未来的华为会成长为什么模样 , 或许可以设想一下 。
【成立五大“军团” 华为如何“作战”】变革的必要性
从华为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 , 华为董事长梁华 ,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徐直军、胡厚崑 , 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 ,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等高管出席了大会 。
视频中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慷慨激昂 , 他讲道:“和平是打出来的 , 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 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 , 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 , 我们在为自己 , 也在为国家 , 为国舍命 , 日月同光 , 凤凰涅槃 , 人天共仰 , 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 等我们同饮庆功酒的那一天 , 于无声处听惊雷 。 ”
其实华为成立“军团”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 。 据悉 , 华为“军团”由任正非制定并督导 。 早在今年4月 , 华为就悄然成立了煤炭“军团” , 由原华为运营商BG总裁邹志磊任董事长;10月 , 华为正式成立另四个“军团” , 杨友桂担任数据中心能源“军团”CEO , 陈国光担任智能光伏“军团”CEO , 荀速担任海关和港口“军团”CEO , 马悦担任智慧公路“军团”CEO 。
这样的改革措施 , 也是华为处在如今困境下的一个探索机会 。
从今年公布的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出 , 华为的业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 。 一季度 , 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522亿元 , 同比下降16.5%;上半年 , 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 , 比去年的4540亿元同比下降29.4%;前三季度 , 华为销售收入为4558亿元 , 比去年的6713亿元下滑32.1% 。 随着时间推移 , 业绩下滑幅度在逐渐加大 。
“军团”与“BG”
那么 , “军团”到底是什么?和华为本身的“BG”又有何区别呢?
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认为 , 这个“军团”类似于战争中为了特定战役目标组建的方面军或军事集团 , 也类似于政府经常组建的“专班” , 有利于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 , 具有很大独立性 。
按照任正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 , “军团”模式是从谷歌那里学到的 , 就是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交付与服务专家全都汇聚在一个部门 , 缩短了产品进步的周期 。 把业务实行颗粒化 , 这是“军团”模式 , 在华为 , 煤炭是第一个采用军团模式的 。
在近几年的讲话和致辞中 , 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也不止一次提到过“谷歌军团” 。 因此 , 启用“军团”这样的组织模式 , 对华为来说应该也不是临时起意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查询了过往的资料 , 据《纽约时报》2004年的报道 , Google有一个神秘军团——由博士组成的军团 。
据《纽约时报》的分析 , 2004年有3万多员工的微软 , 创新却比不过不到2000人的Google , 原因在于微软的开发模式没有Google效率高 , 当时微软700多名研究员基本都是博士 , 但他们的研究和微软的开发相脱节 , 而Google则是研究和开发不分家 , 几乎所有开发人员遇到实际问题需要研究时 , 没有可以指望的研究做后盾 , 只能自己做研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