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沉迷概念股疯涨 但元宇宙基建仍在路上

_原题是:巨头沉迷 概念股疯涨 , 但元宇宙基建仍在路上
编者按 “元宇宙概念股开盘走高 , 某某企业股价涨超多少多少” , “百度、腾讯……申请元宇宙商标” , 从元宇宙走红到现在 , 坊间对类似的新闻已经习以为常 , 即使元宇宙被单独列为一个板块还不到两个月时间 , 即使元宇宙无法速成 , 且要经历泡沫期 。 有意思的是 , 整个科技圈对元宇宙的态度十分微妙 , 既不想落俗又躲不开 , 于是人人似乎都成了元宇宙专家 , 那句“元宇宙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的共识 , 则暗示着实现元宇宙的几十年中 , 一定有很多故事发生 。
11月4日 , 元宇宙“第一妖股”中青宝又涨停了 , 从28.1元飙到32.7元 , 一天之内市值多了12亿元 , 佳创视讯等元宇宙概念股也大幅跟涨 。 这波股价齐涨被认为是受益于微软和Facebook发出的信号 。
一天前 ,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直言 , 所有科技巨头都会进军元宇宙 , Facebook、微软、谷歌和苹果等公司都可能开发各自的版本 。 上述番言论发出前不久 , Facebook更名“Meta”向元宇宙(Metaverse)致敬 。这一系列操作 , 拯救了快让人审美疲劳的元宇宙 。
用户端倒是表现平静 , 那是因为元宇宙需要的沉浸感、低延时等体验 , 还需等待技术突破 。 应用型企业忙着“晴天修屋顶” , 为技术爆发做准备 , 比如Soul正在升级底层结构 , 来承载更新的算法技术 , 实现更具沉浸感的功能 。
是不是元宇宙?没人说了算
“小冰岛不是一款游戏 , 也不是元宇宙 , 事实上 , 我也不知道元宇宙是什么?”在小冰产品负责人彭爽介绍完最新产品小冰岛生态后 , 小冰CEO李笛补了这句话 , 作为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的结束语 。
拆分了小冰的微软则迷上了元宇宙 , 宣布正在尝试推出自己企业版的的元宇宙 , 2022年上半年微软Teams协作软件的用户将能够以虚拟人物或动画卡通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会议中 。 远程工作者还可以使用自己的虚拟头像访问虚拟工作空间 , 该空间最终将包括雇主办公室的复制品 。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也开口闭口都是元宇宙 , 并在半年前就表态要在五年内转型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
其实 , 就算是元宇宙的拥趸扎克伯格能准确描绘元宇宙的具体形态 , 业内人士对未来会出现几个元宇宙依旧看法不一 。
与第三方报告和其他科技圈从业者一样 , 百度副总裁马杰解释元宇宙也提到了电影《头号玩家》 , 他认为这是对元宇宙最好的解释 , 那段男主人公戴上VR设备进入《绿洲》游戏的片段 , 马杰少说也看了50遍 。
现阶段可以明确的是“元宇宙不是什么” ,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是这样说的:元宇宙不是电子游戏 , 而是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开放式任务+可编辑世界+VR入口+AI内容生成+经济系统+社交系统+化身系统+去中心化认证系统+现实要素……元宇宙也不等于虚拟世界 , 而是虚拟世界×现实世界 。
【巨头沉迷概念股疯涨 但元宇宙基建仍在路上】简单说 , 元宇宙是一个比互联网以往的任何一个风口都更复杂的体系 , 且不论是以小说《雪崩》还是游戏《Second Life》作为元宇宙启蒙的时间算 , 这个概念都已经被讨论和想象过N次 。
“2021年 , 可以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 元宇宙呈现超出想象的爆发力 , 其背后是相关元宇宙要素的群聚效应 , 近似1995年互联网所经历的群聚效应 。 ”这是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的观点 。
单点创新不够 , 要连点成面
既然单点不易突破 , 那就聚合起来玩 。 中信证券首席科技产业分析师许英博和联席首席前瞻研究分析师陈俊云都认为 , 元宇宙将大量离散的单点创新聚合形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