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字化不能止步于网页化 , 把过去一些东西搬到网页上就万事大吉 。 例如戏剧 , 在线上看的和在剧场看到的不一样 , 应该有比剧场更近一步的东西 。 这其中的空间很大 , 我们把它叫做全景呈现 。 ”高书生说 。
高书生表示 , 下一步将推动数字化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 包括线上和线下 , 线上关注的是大屏和小屏 , 大屏是电视机 , 小屏是移动终端 。 线下关注的是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和文化体验厅 , “这样就形成了所有体验场合都能有文化数字的体验产品 , 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 ”
数据如何保证安全
对文化机构来说 , 数据安全是最重要的 。 经调研发现 , 文化机构最担心共享之后难以保证各自数据的安全 。
能不能有一些前置和有效的手段来确保数据安全?
高书生提出了三道门的观点 。 第一道门是依托现有的电视网络建设国家文化专网 , 因为专网和互联网是物理隔离 , 数据没有流失 , 而且也不可能被盗取;第二道门是数据的存储 , 就是所有的数据中心即使贯通了 , 还是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部署 , 别人需要数据 , 必须经过授权才能使用;第三道门是所有的数据都形成了唯一的标识符 , 可以实现溯源 。 其中前两道门是最关键的 。
高书生表示 ,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还在进行中 , 希望每一家传统文化机构都能够搭上数字化这辆快车 , 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和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 破解在文化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难题 , 共同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及文化大数据的建设 。 (中国经济网成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