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观察|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将IT技术纳入工业逻辑?( 三 )


以应用场景为例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上下游协同是如何在一个工厂的体系中具体体现的 。
“第一个场景是全球控制运输塔台 , 我们在全球有7个运输控制塔台 , 它负责管理整个运输环节 。 这只是运输环节 , 我们正在努力打通上下游所有的信息环节 , 做到端到端的供应链的透明度 。 这意味着客户在下了订单以后 , 他能够知道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运输环节 , 还包含整个供应链 , 包括上游的原材料的准备以及生产的进度 , 同时还有后端生产完了以后发货的整个过程进度 , 这是与客户端的协同 。 ”李聪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
他继续说道 , “我们跟上游供应商端的协同有几个方面 , 在计划方面 , 供应商会知道生产的优先级和排序 。 在库存方面 , 供应商和我们一起找到最合理的、经济的库存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 我们会在系统平台上把供应商的库存纳入到我们的管理平台 , 一起做计划 , 一起做生产的排单 。 ”
第三个质量管理的场景尤为值得注意 , “在以前的质量管理思路中 ,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被动接收一批原材料 , 在原材料到达工厂后 , 我们才能知晓这批原材料的不良比例 , 从而进行退货、换货等 。 但是现在打通和连接到供应商的整个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 , 那么就意味着当原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出现异常 , 就会有提前的预警 。 那么在一批物料有潜在质量风险的情况下 , 它就不会再送到工厂了 。 这个过程中 , 我们就会去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措施及替代的方案 , 来满足交付和供货 。 ”
除此之外 , 据冒飞飞对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重点在做的还有用需求预测指导生产 , “从需求端我们可能会用一些AI的方法感知市场上的一些需求 , 同时结合施耐德电气本身的一些精益指标去做预测 , 指导生产 。 ”
【灯塔工厂观察|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将IT技术纳入工业逻辑?】吴军在《智能时代》一书中曾论述道 , “生产越来越过剩 , 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变得不可逆转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