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 , 形形色色的数字平台及其产品和服务正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 也推动着互联网生态演进迈入新阶段 。 当前较为普及的网络数字平台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 , 电商平台 , 如亚马逊、淘宝、eBay等;第二 , 社交媒体平台 , 如Facebook、Twitter、微博、QQ空间等;第三 , 即时通讯平台 , 如微信、WhatsApp等;第四 , 共享经济平台 , 如嘀嘀出行、共享单车等 。 数字平台往往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用户和消费者 , 提供丰富多彩的在线商品和服务 , 处理海量信息 , 从而构建出一个高度联通的社会分工与协同网络 , 并在对信息、内容、资源的不断聚合和分发过程中调节着各种经济、社会关系 , 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 。
【全球数治|改善网络生态,平台需承担三项关键职责】可以看到 , 数字平台目前已经是很大一部分人群获取信息资讯 , 开展社会交往和生活娱乐 , 表达观点 , 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 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多种利益、矛盾、冲突的汇集地 。 放眼全球 , 无论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防范网络诈骗 , 还是治理虚假信息、消除极端言论等 , 都有可能与数字平台息息相关 。 如何看待形形色色的“平台现象” , 如何引导平台不作恶、积极向善 , 已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
今年8月31日 , 《哈佛商业评论》在其官网上刊登了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库拉塔(Richard Culatta)撰写的评论 文章《数字平台有责任让互联网变得更美好》( It's on Digital Platforms to Make the Internet a Better Place) , 提出了平台实现科技向善需要承担的三个关键职责 , 对大众理解和思考数字平台与互联网生态治理相关问题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理查德·库拉塔(Richard Culatta)在文章中指出 , 先进的数字技术在为人类创造福祉的同时 , 也会带来危险 。 数字世界可能充斥着错误信息、负面言论、隐私风险、信息滥用等问题 。 维持互联网生态健康的责任全部推给网络个人用户承担显然不合理 。 各类数字平台的出现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 , 同时也构建出新的公共空间和社会基础设施 , 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性 , 因而成为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在创造商业价值之外 , 数字平台及其运营企业还应当善用自身聚合的用户信任和海量资源 , 承担起更多网络生态治理职责 , 而这其中包含着三项关键内容:
首先 , 数字平台需要为用户参与虚拟网络空间活动建立公正有效的规范和标准 , 并清楚地传达给用户 , 且同步嵌入到整个平台空间中 。 规范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清楚的“注意事项”和明确的“禁止行为” 。 例如 , 相互保持友善和尊重 , 不散播恐怖言行 , 在平台界面显著位置发布准则、推送相关公益广告和行为提醒等 。 当用户违背与平台事先签订的使用协议 , 出现违规行为时 , 平台应及时采取删除违法信息、限制信息发布、关闭账号等方法进行惩治 。
其次 , 数字平台应当采取适当技术手段 , 做好用户识别和验证 , 以准确识别人类用户 , 剔除或明确标注非人类用户 。 这对消除网络黑暗模式 , 减少线上欺诈和霸凌等至关重要 。 目前 , 平台上经常出现的虚假信息或煽动误导性发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机器人自动生成的 。 有些机器人甚至还会煞有介事地和人类用户进行长时间的争论 。 新冠大流行期间 , Facebook曾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删除了至少20亿个虚假账户 , 但由于验证和预警手段更新不及时 , 新的机器人账户始终在不停被创建 , 虚假信息泛滥的趋势很难得到遏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