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正畸治疗误区知多少( 二 )
考虑到孩子对于正畸治疗的配合能力 , 一般女孩在4岁左右、男孩在5岁左右就可以开始早期矫治 , 最晚不要超过8岁 。
还有些孩子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肿大 , 影响到鼻子的正常呼吸 , 多需张嘴呼吸 , 长此以往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颌骨和牙齿畸形 。 这类问题需要先到耳鼻喉科诊治鼻炎、切除肿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 , 使呼吸道通畅 , 然后再找正畸医生矫正 。
误区三
矫正越早越好
与“乳牙还没有换完不能矫正”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牙齿畸形过于焦虑 , 总想尽早矫治 。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 , 但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
像上面提到的下兜齿、脸歪、口腔不良习惯(咬指、吐舌等)、口呼吸、阻生牙和多生牙等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 对于下巴颏过短(下颌后缩畸形) , 应等到孩子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来临时矫治 , 这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般女孩的生长发育高峰在10岁至12岁 , 男孩会比女孩晚两年 , 其生长发育高峰多在12岁至14岁之间 。
此外 , 在儿童牙齿替换时期出现一些暂时性的牙齿“畸形”不必担心 , 如上颌大门牙(中切牙)间有牙缝 , 上颌小门牙(侧切牙)牙冠向两旁撇出等 。 这是因为当中切牙萌出时 , 其牙根受到尚未萌出的侧切牙的挤压 , 侧切牙的牙冠顶着中切牙的牙根 , 造成中切牙向两侧倾斜 , 出现牙缝 。 不过“兄弟”分家的时间不长 , 等侧切牙萌出之后 , 对中切牙的牙冠也会造成挤压 , 届时两个门牙会逐渐向中间靠拢 , 最终回归正确的位置 。
儿童换牙期间最常见的就是前牙长得里出外进、不整齐 。 这些主要是因为颌骨尚未发育成熟 , 新长出的恒牙比脱落的乳牙大了不少 , 原先乳牙的空间不能满足需要 , 于是牙列中出现了“供需”矛盾 , 几个新长出的恒牙只好委屈一下 。 随着上下颌骨的发育进入生长高峰期 , 牙弓会随之增大 。 “家”变大了 , 原先挤在一起的恒牙也会自动调整位置 , 不再拥挤 。
所以 , 多数牙列拥挤的情况都可以等到乳牙换完后视情况进行正畸治疗 , 这既可以缩短矫治疗程 , 又可以节省矫治费用 , 还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乳恒牙替换时期可以说是儿童要经历的一个“丑小鸭”阶段 , 家长不要过分着急 , 不少牙列拥挤的情况在颌骨发育好后也能自行变好 。
误区四
乳牙坏了不用治
有不少人认为乳牙今后要被恒牙替换 , 坏了不碍事 。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 乳牙虽然在口腔中只停留相对短暂的一段时间 , 却有重要的作用 。
乳牙不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进食和对食物的咀嚼消化 , 进而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 乳牙的健康对儿童颌骨的发育也非常重要 。 乳牙坏了(多数是龋齿)不及时补牙 , 儿童就不愿用有坏牙的一侧牙齿吃饭 , 日久天长养成偏侧咀嚼的不良习惯 , 会导致颌骨发育畸形、脸歪(颜面不对称) 。 有些孩子由于不当的喂养方式 , 导致上前牙坏了(多为乳牙的奶瓶龋) , 没有及时治疗 , 结果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上前牙了 。 这很可能导致日后下兜齿的发生 。 乳牙坏了没有及时治疗 , 还会引起牙根发炎 , 进而干扰紧挨其下的恒牙牙胚的发育 。
乳牙是恒牙的萌出向导 , 缺乏引导的恒牙要么长不出来 , 要么向错误的方向生长 。 乳牙的存在可以为日后的恒牙提供栖身之处 , 如果它过早坏了或脱落 , 相邻的牙齿就会占据这个空间 , 造成后续替换的恒牙无处容身 , 导致牙齿要么长歪要么长不出来(阻生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