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去产能换“活法”(产经观察)( 三 )
为何钢铁业会“增产不增效”?
有人分析 ,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铁矿石涨价 。 的确 , 今年以来 , 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 , 已使吨钢制造成本上升了240元左右 。 可在骆铁军看来 , “表面上是铁矿石的原因 , 深层次还是供求关系问题 。 总量过大导致行业利润下降 , 铁矿石涨价也是总量大、企业争抢造成的 。 ”
一些数据和现象也表明 , 钢铁业的供需格局仍有失衡可能 。 今年上半年 , 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4% , 非会员企业增长24.08% , 增速远高于会员企业 , 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6.2% 。 从近几年各地已公告的产能置换项目来看 , 全国拟建的钢铁项目粗钢产能近2亿吨 。 今年1—7月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37.8% , 为各工业行业之最 , 引起业内担忧 。
采访中 , 不少专家和企业表示 , 钢铁业要在转型之后彻底恢复元气 , 重要的仍是巩固去产能成果 。
“一段时间以来 , 受钢材价格回升、行业效益好转的影响 , 以各种名义新增冶炼能力、在产能减量置换中搞‘数字游戏’等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冲动 , 以及‘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都在加大 。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看来 , 当前 , 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和注重质量效益两种观念的博弈正呈胶着态势 , “钢铁业的供给侧改革进入了‘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关键阶段 , 必须奋楫才能冲出急浪险滩 。 ”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 , 新经济增长点对钢材需求强度明显减弱 。 钢铁行业通过前几年高速发展 , 积累了很大存量 , 产量已占世界一半以上 , 数量增长难以为继 。 ”骆铁军认为 , 钢铁行业再不能走靠规模扩张的老路 , “是靠强创新、抓管理、提质量 , 还是靠扩产能、增投入、铺摊子活得更好 , 两年内必见分晓 。 ”(刘志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