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元特斯拉,腾讯高瓴卖早了?( 二 )
腾讯、高瓴 , 卖早了还是不赌了?
不只是特斯拉 , 高瓴对国内新造车的投资也偏向于“保守” 。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 , 高瓴持有理想约160万股、蔚来约241万股、小鹏约90万股 。 但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 , 高瓴资本却不再持有三家公司股权 。
然而 , 在对蔚来的投资中 , 高瓴已不是第一次清仓 。
早在蔚来上市之前 , 高瓴曾以1亿美元参与蔚来2015年的A轮融资 , 并在此后三年不断加注 。 同时 , 高瓴也是小鹏汽车早期的投资人 , 是理想IPO的认购方之一 。
在经过了三年多的“甜蜜期” , 2019年第三季度 , 高瓴开始大幅减持蔚来股份 , 至同年第四季度 , 高瓴清仓蔚来 , 将目光转向医药生物和远程办公 。
与特斯拉的轨迹颇为相似 , 2019年前三季度 , 蔚来同样经历着艰难时刻 。
财务数据显示 , 2019年第二季度 , 蔚来总收入15亿美元 , 环比下降6% , 净亏损扩大至32.85亿元 。 截至当年6月底 , 蔚来总资产约182亿美元 , 总负债达到177.5亿美元 , 濒临资不抵债的窘境 。
此外 , 同年上半年接连发生的自燃事件 , 以及后续的大批量产品召回 , 也让蔚来的口碑跌到谷底 。 在2019年10月 , 蔚来股价已跌至1.19美元 , 逼近纳斯达克退市红线 。
直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 , 转机开始出现:蔚来三季度销量大幅上涨 , 助推公司股价止跌回升 , 并在四季度持续上涨 , 最终在12月31日收于4.02美元 , 创下半年新高 。 也正是在第三季度 , 高瓴开始了对蔚来的减持 。
“找到最好的公司 , 做时间的朋友” , 是高瓴创始人张磊的投资名言 。 不过在特斯拉和蔚来身上 , 时间的意义并没有过多体现 , 在阶段性高位及时卖出 , 成了资本逐利的最优解 。 而对于“老朋友”高瓴的退出 , 蔚来高层2020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 , “生意就是生意 , 投资人的想法可以理解” 。
与高瓴不同的是 , 腾讯在蔚来的投资中保持着第二大股东的位置 , 并在2020年中多次增持 。 业内分析认为 , 对于蔚来的重视 , 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操作 , 背后更多指向了腾讯在汽车业务板块上的野心 。
公开信息显示 , 腾讯在汽车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布局 , 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汽车金融等 。
2015年初 , 腾讯刘炽平来到易车北京总部 , 与李斌共同宣布易车、京东、腾讯达成战略合作 。 六年后 , 在11月4日举行的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 , 腾讯公布了全新升级的智慧出行业务版图 , 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营销、出行服务、汽车云数字化解决方案等 。
不局限于蔚来 , 腾讯也曾投资威马 , 与百度争夺话语权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面对汽车产业这个万亿市场 , 想要在该领域分一杯羹 , 扶植造车新势力企业显然是更快捷的方式 。
在面对国内新造车时 , 高瓴、腾讯做出不同选择 , 这背后 , 腾讯的投资更多是战略投资 , 考虑未来业务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 而高瓴则是纯财务考量 。
相比之下 , 对于大洋彼岸的特斯拉 , 腾讯和高瓴则都是财务投资者 , 在判断估值处于高点时卖掉成为惯常操作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两家顶尖投资者都选择在2019年清仓特斯拉 , 说明两家公司都判断特斯拉那时已到合理估值的高点 。
事实上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特斯拉都被冠以“被做空次数最多”的一家公司 。 “是否会做空特斯拉” , 是一些投资大佬经常被提问的话题 。 而特斯拉与空头的斗争 , 还曾登上彭博商业周刊 , 成为封面故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