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闹电池荒,中国企业“疯抢”全球锂矿( 二 )
另一个现实是 , 动力电池需求量不断上涨 , 但锂电池原材料却面临短缺 。 目前的锂电池原料市场 , 大致分为两个子市场 , 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碳酸锂市场 , 以及高镍三元电池为代表的氢氧化锂市场 。 自今年5月份开始 , 磷酸铁锂电池首先在产量上重新反超三元锂电池 , 随后又于7月份在装车量上超越三元锂电池 。 到了9月 , 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已经是三元锂电池的1.4倍、装机量的1.6倍 。 当前 , 动力电池产能瓶颈在于碳酸锂 , 碳酸锂产能已经满载 , 价格更是一路疯涨 。
“现在碳酸锂更紧缺 , 我们在满负荷生产 。 ”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孙洪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中低端新能源车的爆发增长 , 带动了碳酸锂的需求 。 目前 , 该公司生产的碳酸锂成交价已超过185000元/吨 , 而今年6000吨的碳酸锂产能已被客户全部瓜分 。 孙洪波告诉采访人员 , 当前 , 头部锂盐企业的产能都是服务于大客户 , 并不接受散户 。 这意味着 , 中小客户只能在市场上高价拿货 。
在有“亚洲锂都”之称的宜春 , 电池级碳酸锂每吨的实际成交价早已超过19万元 。 当地碳酸锂生产企业对媒体表示 , 电池级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 , 都没有现货 , 需要排产 。 业内人士认为 , 从供给端来看 , 锂盐新建项目一般建设周期在18个月以上 , 新建项目投产可能集中在2023年 , 今明两年碳酸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
上游锂价疯狂
在供给紧缺之际 , 锂精矿通常是产业链最为倚重的新增供给来源 , 尤其“西澳锂矿+中国锂盐厂”这对高效产业组合 。
但李南平发现 , 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锂精矿 , 到岸价格已经飙升到了每吨2500美元 , 而澳大利亚锂精矿的采选成本仅为每吨400美元 。 锂主要存在于两种地方:盐湖和锂矿山 。 目前 , 全球锂资源输出主要有两条路径 , 一条是从澳大利亚矿山开采 , 再运到中国加工成锂化合物;另一条就是由南美盐湖提取卤水 , 直接在当地加工成碳酸锂等锂化合物 , 再销售到其他国家 。
在全球锂资源供应链中 , 锂精矿扮演着关键角色 , 在2020年全球锂资源供应中占比56% 。 据华西证券统计的数据 , 目前全球大多锂精矿新建项目预期投产年份都放在了2024年前后 , 未来1~2年内全球锂精矿都将处于强势的卖方市场中 , 季度价格很可能持续环比上涨 。 该机构预测称 , 今年四季度锂盐现货价格很可能突破20万元/吨 , 创下历史新高 。
“现在肯定是虚高 , 这个价格是非常不合理的 。 ”在李南平看来 , 资本的推动以及预期需求的旺盛 , 共同助推了锂价的高位运行 。 上一次 , 锂价的历史高点出现在2017年 , 锂盐每吨18万元的高价只维持了两周 , 随着银河资源与 Marion 矿山等相继投产 , 以及冶炼产能的大幅放量 , 锂价开始回落 , 两个月就跌到了每吨12万元左右 。
但随着澳洲主力锂矿企业——皮尔巴拉矿业上线电子交易平台 , 在李南平看来 , 锂价就变得完全不受控了 。 近两次的锂精矿最终拍得的离岸价格均创下历史纪录 。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目前有数量不菲的锂资源并未进入市场流通 , 而是握在一些贸易公司手上 , 等待涨价 。
“归根结底都是上游的问题 , 就是矿不够 。 ”赣锋锂业相关人士刘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有别于“盐湖提锂” , 国内锂辉石提锂的企业基本上都依赖进口锂辉石 , 采购成本是最关键的考量指标 ,“矿价上涨其实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我们的成本” 。
李南平透露 , 目前因矿石价格暴涨 , 每吨碳酸锂增加的成本已经超过1万元 。 多家机构在研报中表示 , 虽然碳酸锂大涨 , 但因为今年以来金属锂涨幅翻倍 , 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 因此 , 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拥有上游锂矿资源的公司 , 其生产锂盐成本优势更明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