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音师:“雕刻”声音的人

闭上眼 , 90后赵洪泽有时甚至可以通过走路的声音 , 来判断行人的行进方向、性别、胖瘦 , 还有情绪 。
在他看来 , 声音的高低、缓急、轻重等可以传达很多信息 。 他喜欢解读声音里的信息 , 更善于“雕刻”声音 , 让它更好地去传递信息、讲述荧屏故事——他是一名电影拟音师 , 同时也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拟音实训基地的一名教师 。 许多电影的拟音工作 , 便是由赵洪泽所在的校企合作共建的拟音实训基地师生完成 。
相较于对白、环境声和效果声等 , 拟音属于电影中最细微的那部分声音 , 比如拧水龙头的声音、花开的声音、衣服撕裂的声音、香烟燃烧的声音、推开石门的声音、雪地上走路的声音、呼吸的声音……以至于赵洪泽认为 , “细微到观众在看电影时 , 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 才算是拟音的成功” 。
但这部分细微的声音有时是必要的 , 它能让情景或人物更真实、更饱满 , 让观众更“声临其境” 。 可在现实中 , 花开时或去拧一个新的水龙头时并没声音发出 , 在电影拍摄现场制作出一个很重的石门或一片真实的雪地去收声 , 也往往不太现实 , 这就需要拟音来寻找、收集或制作出贴切的声音 。 拟音实训基地负责老师王牧迪把拟音概括为“一种声音的夸张的艺术” , “之所以说它夸张 , 因为它会把细微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声音放大;说它是艺术 , 是因为你需要去创造、去想象 , 同时也要把握想象和夸张的‘度’ , 要让人觉得真实、恰当” 。
“影片中某处声音可能一秒而过 , 但它其实很细腻 , 是有层次的、千变万化的 。 ”赵洪泽以一个影片中的脚步特写镜头为例 , “镜头通过影院屏幕放大后 , 甚至脚底下的一粒粒沙子都能看清楚 , 这时要注意沙子的构成 , 踩在沙子上和踩在铺有石子的沙子上是不一样的 , 如果沙子中有水 , 你做拟音时也要再加入水 , 让多种声音叠起来再去一点点调整”;再如影片中关于太空的声音 , “我们没有去过太空 , 但可以想象 , 你可以制作出你认为的太空中的声音 , 就像在雕刻、打磨一件艺术品” 。
“又像是把一块泥巴捏成一个杯子的形状 。 ”赵洪泽喜欢这种用声音去创造的感觉 。
第一次走进拟音实训基地的工作室时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李卓雅吃了一惊 , “乱糟糟的 , 有很多奇怪的东西” , 比如那些破抹布、落叶、碎玻璃、沙子 , 一度让她想动手来番室内“大扫除” 。
没曾想 , 把抹布浸湿 , 再裹进树叶 , 便可用手拧出“花开的声音”;在沙子上可走出雪地上行军的声音 , 若再在沙子上铺些玻璃碴 , 又变成了走在冰上的声音;一颗卷心菜和一块沾了水的破抹布 , 可以模拟刺穿敌人双眼时的“噗嗤”声;一条废弃行李箱的拉链 , 也可以充当在冰天雪地中拉开的一张“长弓”……
李卓雅喜欢“推敲”各种声音 , 这里各种小物件碰撞出的声音让她着迷 。 但找到或制作出合适的声音 , 并非总充满这般奇妙和欣喜 , 也可能充满“泥沙”和“玻璃碴” 。
在收集电影中某处雪地爬行的声音时 , 李卓雅和同学趴在沙子和草上不停地爬动 , “沙子和草总往嘴里进 , 鞋裤子里面都是沙子 , 后面我们只好戴上了口罩” 。 他们尝试以各种姿势爬行 , “爬累了就换一个人” , 花了约1个月才收集到合适的声音 。
【拟音师:“雕刻”声音的人】“当时也没觉得苦 , 想到日后我们制作的声音能在大荧幕上被千万国人看到 , 就很有力量 。 ”李卓雅说 , 越了解拟音 , 就越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拟音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