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既要快得起来,也要慢得下来

媒体融合迈入第8个年头 。
从“十三五”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 到“十四五”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 媒体融合进入发展新阶段 。 经历了早期简单相加、低端同质化竞争的粗粝生长阶段后 , 现在媒体融合已步入内涵式增长差异化的纵深发展阶段 。
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既要快得起来,也要慢得下来
文章图片

融媒体发展 图源:视觉中国
媒体深度融合 , “融”什么 , 怎么“合” , “深”向何处?
【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既要快得起来,也要慢得下来】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当中明确提出 ,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 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
在此背景下 , 媒体要实现深度融合 , 就要踩正传播鼓点 , 适配用户需要 , 运用新兴技术手段 , 以报、网、端、微为平台 , 形成传播矩阵并互为生态支撑 , 聚合渠道合力分发内容 , 加速推进优质内容“出圈”、媒体品牌“出圈” 。
以广东时代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传媒”)为例 , 旗下1报12刊 , 研发时代在线等新媒体产品 , 培育时代数据、时代商学院等融媒体项目 。 去年 , 时代传媒依托《时代周报》、时代财经 APP 为龙头的“财经系”和《新周刊》为代表的“生活系” , 打造“财经+生活”全媒体矩阵的一体两翼 , 下属全媒体矩阵全网年流量超5亿 , 累计用户数达1亿 。
数据是推动媒体融合的基础 , 也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 。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 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要守正创新、顺势而为、应时而动 , 把握数字时代的传播趋势规律 , 在整合资源基础上进行一场革命性实践 。
快:由增量扩张进入内涵拓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 , 互联网普及率达71.6% 。 其中 , 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0亿 , 较2020年12月增长1712万 , 占整体网民的 75.2% 。
面前是数量如此庞大的网络新闻用户 , 媒体如何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关键是内容和效率 。
新媒体平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技术手段 , 传统媒体则是优质内容的提供商 , 两者从“相加”到“相融” , 合力向用户传递出快而准的新闻消息 。
《意见》提出 , 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 , 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 , 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 , 做大做强网络平台 , 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
事实上 , 近年已有不少传统媒体挺进新媒体战场 , 探索适合自身定位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 通过不断重构“策采编发”流程 , 持续打通“报网端微屏”传播模式 , “移动优先”成为媒体共识 , 用户意识深入人心 。
时代传媒也有类似的案例 。 近年来 , 时代传媒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 以流量改革为推手 , 坚持“移动优先” , 以APP为龙头 , 推动报刊、杂志与新媒体融合 , 创新内容表现形式 。 通过打造多样化、个性化、可视化的“融合产品” , 释放出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 。
2021年10月14日发布的《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提到 , “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新闻制作的智能化和发布、互动的智能化 , 正在催生新‘四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塑造媒体新‘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