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式家具跨越时空的魅力来自何处?当我们倾心明式家具时 , 我们倾心的是一种怎样的审美?
来自东方的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 与现代主义美学产生了共鸣 。 令人倾心的明式家具 , 指的是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的家具制品 。 它们似集完美比例的型、式、工于一身 , 以其简约、雅致、含蓄、精巧 , 成为一种具有东方哲学美感的艺术形式 。
安思远生前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大宅明式家具的艺术地位 , 其实率先在西方被确立起来 。
1944年 , 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所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 收集测绘了一批中国硬木家具的优秀实例 , 成为近现代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 。 “它完全不带伪装 , 表现出一种纯美 , 和对材料的尊崇 。 ”“营造出简约和从容不迫的超凡气度 。 ”艾克在书中如此描述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硬木家具 。 正是这本书 , 令世界发现“如谜一般完美”的明式家具 , 由此开启藏家对它的追逐 , 家具界、建筑界、文物界、室内设计界、史学界等对它的关注 。
自1985年文物大家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的出版 , 明式家具才算真正在国内热闹起来 。 这是第一部用中文撰写的明式家具专著 。 四年后王世襄又以一部近30万字、700余幅图的《明式家具研究》 , 构筑起相关研究的基础体系 。
经其分析与归纳 , 明式家具的面貌首次得以完整而系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 先分门类 , 再分品种 , 同一品种的器物排列 , 从最基本的造型开始 , 由简而繁直至其变体 。 书中所列出的明式家具精品佳作“十六品” , 如简练、淳朴、凝重、沉穆 , 则早已成为人们鉴赏明式家具的重要准则 。
此后 , 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收藏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 。 明式家具香飘海内外不是偶然 。 在学者看来 , 明式家具凝结的前人智慧、蕴含的简约古朴之意 , 与现代主义美学尤其是极简主义美学产生了共鸣 , 两者追求的都是一种清新雅致、科学实用的设计思想 。 比如造型上 , 明式家具讲求线条的美感 , 以曲线与直线富于连贯性的穿插勾勒躯体空间 , 充满哲学韵味 , 弯弯转转多从实用出发 , 大方得体 。 王世襄在品评一把明代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时就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如果从椅子的侧面看 , 宛然看到了人体自臀部至颈项一段的曲线 。 ”
又如色彩与材料方面 , 明式家具往往选择黄花梨、紫檀、铁力木等优质木材 , 强调材质使用的单纯化 , 充分利用材质自身的肌理质感还原材质之美 。 结构上的合理甚至让明式家具富于科学技术之美 。 对此 , 收藏家马未都举过两例:一例是椅具 , 下半部与上半部讲究一木连做 , 好处是结实不易松散;另一例是案类家具 , 无论内部结构中的插肩榫还是夹头榫 , 都有越压越紧之势 , 俗称“万年牢” 。 这些美学其实也颇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 。 不少藏家发现 , 明式家具置于现代空间依然显得舒适协调 , 它甚至禁得起各种时尚变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