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考研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如果说复旦经院取消学硕的通知是一声惊雷划破读研人的“三更夜”,那么专硕学制两年改三年、多校应用型专业“全日制”改“非全日制”便像是板块漂移带来的余波阵阵 。一场研究生人才培养战略改革波澜暗涌,让准“研究僧”备考的小船说翻就翻 。

文章图片
若说谁能置身其中有惊无险,当属那些开局便坚定立场、站在“应用型人才股”大后方的考生们 。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曾提出,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
实际上,不止专硕成为扩招的主力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也正逐渐扩大 。种种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都指向一个终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亟待加码!
专硕扩招,学硕让步!
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各国均已有先例 。
据《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介绍,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各国专业学位的种类便不断增加,规模和质量逐渐提高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主要的高等教育国家陆续出现专业博士 。到2013年,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量便已达授予研究生总量的60%以上,而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授予研究生总数的75%左右 。
自2009年起,我国便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
截止到2019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主要行业产业,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 。根据教育部数据,至2019年,专硕招生比例持续增长,已近乎达到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2/3,而专博招生规模也从2018年起成倍上升,占比达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10% 。

文章图片
此外,职业教育也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对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职教二十条”、“双高计划”相继出世,山东、安徽、江苏为代表的全国27个省市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纷纷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探索,与研究型大学遥相对应 。

文章图片
图源:论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五年回顾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专硕、专博,共同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字塔 。显然,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全面起步,并以愈加完善的培养体系,探索“应用型人才”这块充满未知而又亟待挖掘的处女地 。而学术型人才培养则在研究生教育的阵地上不断让步,可以预见其未来占比将越来越低 。
“职业性”的砝码,时代洪流的必然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我国已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所需 。
纵观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迅速发展,其背后既透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也反映了我国腾飞的产业对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 。
“学术型”人才,难做学术
目前,多数学生的深造目的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这个“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的时代,大学教育不能默认学生以研究学术为主,学习目标多样化已经成为必然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超半数考生的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