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陈翔:BI工具推动招行金融科技创新( 三 )


第二是“快” , 降低或是减少一线数据人员用数据的负担、运维的负担、对数据识别的负担 , 可以专心聚焦于快速响应业务的变化 。
第三是“灵” , 大数据平台可以灵活调度资源 。
第四是“集” , 实现了集中管控、集中管理所有数据 。
04 如何通过数据云赋能一线 2019年 , 田行长在全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到 , 持续优化数据分析环境和分析工具 , 降低数据使用门槛 , 支持全行数据分析能源自主、敏捷用数 。
其中的关键字就是“自主”和“敏捷” , 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将来如何达到数据赋能的方向和目标 。
为了满足或完成这一方面的要求 , 我们调研了数据分析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哪些痛点 。
比较典型一个痛点就是数据太多 。 招行的数据体量较大较散 , 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在各个地方 , 所需数据一时无法找到 。
并且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约束 , 对公的数据零售无法使用 , 零售的数据对公难以提取 。
其次数据的口径太多、太复杂 。 口径甚至一天一变 , 原来的固定报表无法满足这些 。 如何让数据分析满足业务敏捷?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 。
除此之外 , 数据从加工开始 , 到最后一线数据分析人员的手上 , 这个过程太曲折、流程太长 。 最后经过重重审批 , 到数据分析人员手上 , 用数太难了 。 这也是共性的痛点 。
针对这些痛点 , 我们给了一个方案 , 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 , 搭建大数据统一计算平台 , 将所有数据集中起来 , 提供简单的开发工具 , 帮助大家快速地分析、开发 。
第二 , 通过BI工具的引入 。 其实招行在这几年已经逐步减少了固定报表的开发 , 甚至是退出原来固定报表开发的模式 , 全面向业务分析人员推广BI工具的使用 。 通过BI工具的使用 , 让分行的业务同事可以快速、灵活地实现分析的目标 。
第三 , 我们整个分行的数据云打通了行内其他数据平台 , 比如一事通、营销平台、信息收集平台等 , 实现数据全链路打通 。
所有这些能力 , 实际上全部提供给分行一线同事使用 , 为他们赋能 。
招商银行陈翔:BI工具推动招行金融科技创新
文章图片

目前我们达成了这几个目标:
第一 , 让数据分析的工作越来越简单 , 通过降低整个数据使用的门槛 , 让更多业务人员即使没有技术背景、没有IT背景 , 也能参与到数据分析中来 。
第二 , 单个数据分析的效率明显提升 。 通过集约化的资源管理 , 统一的平台赋能 , 大大加快了数据分析的周期 , 有效地支持决策管理 。
第三 , 用户可以选择灵活自主的数据分析方式 , 能够快速、直观地通过BI工具呈现出结果 。
第四 , 数据分析人员可以摆脱一些重复性劳动 , 可以聚焦于体现数据价值本身 。
招行的大数据平台在从数据接入到展现的很多功能方面 , 都采用了低代码化的开发方式 , 降低了开发成本 。
可视化分析平台主要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人工智能和BI 。 通过这些能力的组合 , 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分析 。
金融行业在数据安全、合规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 我们在平台整合了强大的、个性化的数据安全和管控的手段 。
比如分网段 , 对不同的网段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 。 数据脱敏 , 建立了脱敏的统一服务 。 根据不同机构、不同角色 , 细分不同权限 。 这一切服务组合 , 实际上丰富了我们BI工具的能力 。
05 数字化实践阶段性成果分享 整个分行的数据云建设 , 从2018年4月开始规划 , 展开需求调研与分析 。 2019年 , 我们开始了基础的搭建 , 包括两个平台 , 一个是大数据平台 , 一个是可视化分析平台 。 在2019年就完成了大数据平台和原生云平台 。 2020年 , 基于这两个平台的功能 , 全面向全行的数据用户推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