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关店的茶颜悦色,还能走出长沙吗?( 二 )


当然 , 过去这一年的三次临时关店仍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 高密度有其阶段性的优势 , 但在眼下 , 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下滑的客流中留住生意 。 相比于单店收入的继续提升 , 在新城市开出新店 , 可能是更易实现的目标 。
网红茶饮的喜与恼
尽管偏安长沙一隅 , 丝毫不妨碍全国各地爱好者对这个品牌的关注 , 其中不乏一些颇为夸张的事件 , 让他们频频出现在热门话题上 。
当茶颜悦色门店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时候 ,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 , 已经出现了“代喝茶颜悦色”的业务——当然 , 在当时这种生意只有长沙人能接 。 而在一年前茶颜悦色武汉首店开业时 , 一个关于排队8小时为买一杯茶的话题在网上迅速流出 。
这种情况此后再次出现在深圳文和友 , 今年4月开业当天 , 打卡文和友和茶颜悦色的深圳人的现场排队照片 , 在社群和朋友圈被迅速刷屏 。
对于经常关注茶饮市场的人来说 , 这种画面可能已经见怪不怪 。 这是一个盛产“网红品牌”的领域 , 新店大排长队、当地KOL集体种草是标配 , 不过结局也有一些共性 , 多数是草草收尾 , 很快会被新的网红抢去视线 。
成为网红品牌之后也有副作用 , 比如被他人复制 。 茶颜悦色今年就曾跟茶颜观色打过一场官司 , 尽管茶颜悦色以胜诉告终 , 但在这之前 , “茶颜观色"的门店已经出现在全国很多地方 , 真假难辨 。
网红品牌的下一步 , 永远是“去网红化" , 在内容渠道碎片化的今天 , 流量来得快 , 去的也快 。 这意味着需要走出去开店 , 一方面是在更多市场占住品牌心智 , 务实一点来说 , 也要将流量转化为实质的营收增长 。
但茶颜悦色对此似乎并不感冒 , 一位熟悉茶颜悦色的投资人曾告诉36氪 , 茶颜悦色账上的钱很多 , 他们并不着急去其他地方赚钱 。

大量关店的茶颜悦色,还能走出长沙吗?

文章图片
图2/2
茶颜悦色门店 , 笔者摄
不过 , 长期来看 , 茶颜悦色还是要走出去 。 据36氪了解 , 茶颜悦色长期会考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 以及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中心城市 。 在深圳文和友的快闪店亮相 , 更像是做的一次市场试水 。
茶颜悦色聚焦长沙市场的做法 , 也有一些业内同行支持的声音 。 一位新式茶饮行业创业者向36氪表示 , 留在长沙有个好处是 , 可以好好地打磨门店模型 。
事实上茶颜悦色也是这么做 , 除了主力门店外 , 茶颜悦色还在尝试开出了各种单店模型 , 这主要体现为:
茶叶子铺店型 , 销售袋泡茶、茶具、文创等零售产品;
外卖镖局 , 推出外卖业务;
游园会:除茶饮、茶叶相关零售产品外 , 还销售零食等品牌零售产品;
概念店 , 突出主题设计风格 , 做新中式实验空间类店型;
此外 , 茶颜悦色还推出了子品牌“知乎茶也” , 主打各类奶茶、冷泡茶、冷灌茶以及茶具 。 而这些方向的场景尝试 , 显示出茶颜悦色在现制茶饮业务之外 , 也在向零售化、外卖以及旗舰店等方向进行开发尝试 。
不过 , 无论是哪个方向 , 对于他们来说 , 始终只是“锦上添花” , 在整个茶饮行业品牌竞争激烈的当下 , 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需要聚焦在主营门店上 。
打开新市场并不容易 , 与茶饮相似的咖啡市场也有类似苦恼 , 比如这两年新崛起的manner咖啡 , 在上海大本营的日销过万大约是6个月 , 但到了北京 , 这一时间要上升到12个月左右 。
试错与下沉 , 出路在哪里?
相比于下沉市场 , 茶颜悦色往中心城市靠拢的想法是易于理解的 , 这是做大品牌声量最好不过的方式 。 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于 , 即便真的去一线城市 , 又有多少点位供他们选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