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大脑中的碎碎念?( 二 )
——用不同的名字称呼自己会有差别吗?比如名 , 姓 , 昵称?
我们还没系统地探究这之间的差别 , 比如[没关系 , Ethan , 你可以做到的]、[没关系 , E-man]和其他说法之间的差别 。 我们认为 , 姓名和非第一人称代词有效的原因是 , 人们几乎只在想到或指代他人时才会使用这些词语 。 让孩子想象自己是超级英雄会产生好的效果 , 这叫作蝙蝠侠效应(the Batman effect) , 如果孩子面对的问题较为棘手 , 你可以说:“这种情况下蝙蝠侠会怎么做呢?想象你就是蝙蝠侠 , 来引导自己解决问题吧 。 ”
当你被别人拒绝并不知所措时 , 我们发现以一类人的视角而非第一人称视角去描述这段个人经历会有助益 , 这是一种帮助人们从负面经历中获取意义的语言策略 。 它将这段经历从“你”这个个体上抽离 , 因为不只你一人经历过 , 世界上很多人都经历过 , 这会让你产生距离感 , 也有助于将自己的经历正常化 。
——在书中 , 你谈到大自然 , 甚至是虚拟状态下的大自然 , 都能对我们头脑中的声音产生积极影响 。
为什么大自然能起作用 , 因为它让我们的注意力从碎碎念中解脱出来 , 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 , 且无需耗费大量精力 。 虚拟的大自然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 但这似乎和剂量-效应关系有关 。
因此 , 和大自然有关的经历带来的感情越强烈 , 浸入感更强 , 则效果越好 。 能解释大自然有作用的另一机制是敬畏感的增强 , 你在面对无法解释的广袤或巨大的事物时会产生这种感觉 , 这会让你产生一种透视感 , 让你觉得自己烦恼的事情更加微不足道 。
——为什么头脑中会有碎碎念?
当我们经历负面情绪、试图分析自身感受时 , 常常将自己的视线禁锢在这段经历上 , 而忽略了其他能让我们感觉更好的事物 。 这会导致我们不断地进行“内省”和“复盘” , 执著于从消极角度思考和感受问题 , 这种心理体验对应着大脑中自我参照加工和情绪处理水平的升高 。 至于为什么会有碎碎念 , 这是某种自适应响应机制——通过自省来解决问题——只是在某种境况中偏离正轨 。
——大脑上演碎碎念时是什么样的?
我们将自己和他人做比较时 , 某个脑区的活动水平有所提高 。 因此 , 这一自我参照加工系统在经历碎碎念的人群中较为活跃 , 而在经历临床焦虑和抑郁的人群中更为活跃 。
——什么是自我参照加工系统?
这是皮质中线附近的一组区域 , 包含背侧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 。 当你让一个人做大脑扫描 , 让他们随心所欲思考时 , 这个区域就会亮起 , 他们会自然而然想到和自我相关的经历 , 所以这个区域和思考自我相关 , 当碎碎念在头脑中嗡嗡不止时 , 这里相比平时更为活跃 。
——你做了哪些实验支撑你的观点?
我们研究了进行远距离自我对话时 , 大脑中自我参照加工区和情感处理区的状态 。 有趣的是 , 在大脑成像中 , 这两个区域的活动水平更低 , 认知控制区也没有产生额外负荷 , 而我们在努力控制自己时 , 这一区域常会被激活 。 这表示我们很难控制情绪 , 不过语言上的转换似乎更容易实现 , 视角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转换 , 我们认为部分原因在于 , 名字十分容易令我们联想到他人 。
——我们可以从碎碎念中受益吗?
头脑中的声音通常令人震惊 , 它是种超级力量 , 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不同的事 。 至于碎碎念 , 我将它视为一种不产生益处的头脑中的声音 。
【如何控制大脑中的碎碎念?】因此 , 我认为一旦你陷入碎碎念的死胡同 , 就无需谈是否有益 , 而是要谈是否有弊 。 但这并不是说 , 我们应该消灭这个声音或停止自我对话 , 这不好 , 关键在于搞懂如何自我对话 , 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解决问题 , 而不会让自己陷入碎碎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