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薪减员在路上 龙头房企勒紧腰带( 二 )

\n

\n

从总薪酬支出方面来看 , 今年上半年 , 恒大是唯一薪酬超过百亿元的房企 , 以115.1亿元成为开出薪酬最多的房企 。

\n

万科和绿地(600606.SH)则分别为80亿元、53.26亿元 。

\n

在30亿―50亿元之间的房企分别为华夏幸福(600340.SH)42.62亿元、保利发展(600048.SH)34.4亿元、融创中国(01918.HK)33.85亿元 。

\n

但事实上 , 跟巨额营业收入以及高昂的土地成本相比 , 地产从业者的薪酬支出并不算高 。

\n

今年上半年 , 恒大、万科、绿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69.8亿元、1393.2亿元、2014.46亿元 。

\n

正因为占比不高 , 在过去快速奔跑的年代中 , 地产行业薪酬不断被抬高 , 地产人的欲望也被杠杆无限放大 。

\n

“过去几年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收入构成中 , 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跟投收益 , 比基本薪酬高得多 。 ”陈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

\n

房企跟投潮起始于2014年 , 这一年 , 万科推出了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和项目跟投制度 , 即公司员工在一定比例内可以投资公司的新项目 , 这样的做法将管理团队的收益和项目收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n

在市场上行期 , 一些运营良好、销售业绩出色的项目 , 可以为跟投的员工带去丰厚的收益 。 前碧桂园江苏总裁刘森峰拿到了过亿元年薪的消息 , 使得行业的薪酬体系再次被搅动 。

\n

但随着楼市调控以及项目去化速度放缓 , 跟投的收益率明显降低了 。 “从去年开始 , 我们内部部分跟投项目的年化收益率不到8% 。 ”11月8日 , 一位参与跟投的房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

\n

“行情好的时候 , 有些区域总可以拿到上千万元的分红 , 当调控继续 , 房价上涨的预期不再 , 大家参与热情也在降低 , 跟投更像是企业工资回收计划 。 ”陈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

\n

减员进行时

\n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在房地产行业下行背景下 , 行业龙头房企的触角最为灵敏 , 为了节省开支 , 增厚现金流 , 除了调整薪酬结构 , 房企也正在减员 。

\n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 , 今年上半年万科房地产开发系统共有员工12080人 , 比2018年减少了589人 。

\n

今年上半年 , 除了万科外 , 有不少头部房企同步减员 , 碧桂园与恒大分别减少14779名、2919名 , 除了前三强房企之外 , 龙湖、富力也减少2903名、1304名员工 。

\n

值得一提的是 , 今年上半年 , 融创新增员工5060名 。 但如今 , 融创也按下了激进扩张的暂停键 。

\n

11月7日 , 一位融创华南区域的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 “目前海南区域和广深区域合并成华南区域了 , 合并后岗位有所减少 , 目前公司已经在减少招聘了 。 ”

\n

头部公司作为行业引领者 , 他们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行业的发展状况 。

\n

目前 , 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并不乐观 , 企业营收水平的增长幅度放缓 , 甚至落后于薪酬支出的增幅 。

\n

万科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04亿元、2429亿元、2977亿元 , 同比增幅1%、23% 。 而在这三年间 , 在员工薪酬方面的指出分别为66亿元、92亿元、141亿元 , 同比增幅高达39%、53% 。

\n

华夏幸福的薪酬涨幅在行业内一直较高 , 其2017年薪酬总额涨幅达到了70% 。 其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为538亿元、596亿元、838亿元 , 同比增幅分别为11%、41% 。

\n

“现在挖人工资都降了不少 , 以前高的时候有50%―100%的增幅 , 而现在连30%都不到 。 ”陈轩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 以前私企还有拿地奖 , 现在有一些连拿地的钱都快没有了 。

\n

“最近明显的感受就是招聘的人多了 , 竞争也变得激烈了 , 仅一个普通投拓岗位 , 我们在两天内就收到了10多份简历 。 ”11月9日 , 一家央系房企的招聘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