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超轻18评测-李宁超轻18适合1000米吗( 二 )
而如今逐渐应用到慢跑/训练鞋款中的,比如最新的超轻18和烈骏5,同样是超临界珠粒发泡工艺,不过配方和调教不同了,可以视为另一种调教的——
不管是飞电绝影系列的还是烈骏超轻的,都有非常出色的重量(密度都能低于0.14g/cm3),这也保证了在增大体积(更厚的中底)同时,重量轻盈;
主观的穿着感受,超轻18的硬度可能较竞速鞋款的更低一些,在脚感上也会有更明显的缓震感,更软一些;
(以及,超轻18很低调的将印在了后跟内侧上)
超轻18虽然没用绝影那种弜结构,但中底的古琴镂空设计,在落地瞬间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形变。
这同样提供了一定的额外缓震感;
区别飞电的外底(中前掌几乎是整片耐磨橡胶),超轻18的外底橡胶面积要小得多,更像是「骨架」一样的纹路,等于说,实际在落地瞬间,(尤其是接近地面的部分)会有更多的空间去形变,也就是更多的缓震——如果你有飞电1.0的话,它前掌部分的菱形镂空也起到了一些类似的效果;
(超轻18的外底橡胶类似于骨架,隔开路面与中底。
落地瞬间,中间的空间也会提供些许缓冲感。
当然这让超轻18相比竞速鞋款,脚感更软,回弹的力对比就感觉更分散一些)
上面的这些设计,让超轻18作为一双轻量训练鞋,在缓冲性的表现非常强烈,完全不亚于很多顶级缓震慢跑鞋,自身的回弹性也让这种缓冲不会有过分的卸力感。
不过如果以竞速跑鞋(比如飞电)对比,超轻18的回弹就要稍弱一些,它也确实更适合日常训练/慢跑使用。
相对更好的缓冲,相对降低的回弹,就是超轻18中底的特性。
多提一句,如今这些超临界珠粒的发泡中底,在低温环境里同样能保持性能,而非出现明显的衰减——这也是与传统eva系材料,非常明显的区别。
当然历代超轻都在春季发售,它也更适合作为夏季用鞋。
冬天穿它,可能会有点儿冻脚了。
(主观上,材质也有一个缺点,相对比较容易沾灰。晴天柏油路面15公里后,中底就有比较明显的污渍。所以需要经常擦拭它)
3、实际路跑:
一双轻快的慢跑鞋
这双超轻18完成了三种训练,27公里的长距离、15公里有氧慢跑、10公里节奏跑。
听起来有点矛盾,轻量、类似竞速鞋的鞋面脚感、轻弹的中底,但超轻18的骨子里,是双慢跑鞋?
在长距离后面几公里,回弹感几乎没有衰减感——这也是如今各种超临界发泡工艺的中底,区别过去eva材质的最大进步。
主观感受,超轻的中底是更轻量、回弹更直观的boost;相比zoom x泡棉,它肯定没有那么强烈的回弹,更像是缓震跑鞋的柔软;对比自家飞电绝影产品的中底,超轻中底回弹更弱,脚感更软,速度变化间很容易分辨出两者区别。
中底足弓的稳定性不错,足弓的TPU实际面积很大,完全“托”住了中足部位。
鞋面的包裹支撑,兴许是超轻18最需要商榷的地方了。
前面鞋面的部分已经提到,无弹性的鞋面确实很凉爽,支撑性其实也不差,但整双鞋的包裹相比真正的慢跑鞋而言,只能算一般,倒更接近竞速鞋的感觉。
超轻18的鞋楦未必欧美,但小拇趾外侧部分,依然在长时间奔跑后,会有些压迫感——买超轻18,还是得买至少大半码;
另外也是前面提到的,超轻18需要穿上时好好调节鞋带/鞋舌,才能避免脚背压迫。
对高脚背跑者而言,更宽松的系带,也会让鞋面的包裹感进一步下降。
这就是轻量透气和包裹很难两全的地方。
超轻18有着接近竞速鞋的重量、前掌和后跟的上扬角度也有直观的推进感,但骨子里中底性能的调校,让它依然是双落地很舒服的慢跑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