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未到 “虚拟人”先行
本报采访人员 李豪悦
究竟何时能打造出一个货真价实的“元宇宙(Metaverse)” , 目前还没有企业能给出准确答案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热炒的元宇宙概念加速了“虚拟偶像”与“超写实数字人”时代的到来 。
10月31日 , 抖音名为“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的博主柳夜熙 , 发布了自己的首个短视频 。 在视频当中 , 虚拟人柳夜熙与真实的小演员进行了对话 , 结合夹杂着至怪故事风的内容 , 视频迅速攀至热搜 。 截至11月13日 , 柳夜熙抖音粉丝量已经达到486.6万 。 柳夜熙团队的背后公司创壹科技 , 其联合创始人兼CEO梁子康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目前找上来希望合作的品牌已经有上千家了 , 资本方面也有相关对接 , 但公司都比较谨慎 。
柳夜熙的破圈传递了一个信号 , “虚拟偶像”正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 。 资本的动作也尤为迅速 , 截至到11月1日 , 今年已有10家“虚拟偶像”赛道的企业获得融资 。
周边市场规模5年翻了13倍
不同于全球科技厂商对于“元宇宙”的打造和商业化还处于摸索阶段 , “虚拟偶像”早已诞生过许多成功的变现案例 。
最早的“虚拟偶像”可以追溯至1984年的日本 。 当时的动画作品《超时空要塞》女主角林明美的身份就是宇宙歌姬 , 制作方以林明美的外形和人设结合声优饭岛真理的声音后 , 为其发售了偶像专辑 , 其销量在短时间内便冲上日本oricon榜单前几位 。
“虚拟偶像”概念进一步大火则在2007年 。 日本音乐软件运营公司CryptonFutureMedia(以下简称“CFM”) , 为了售卖自己和雅马哈公司合作的VOCALOID音乐软件 , 推出了借助VOCALOID合成声音的“虚拟歌姬”初音未来 。 初音未来的面世让原本一年只能卖出200—300份产品的CFM , 在3个月的时间内卖出超过25000份音乐软件 。 此外 , CFM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从不足6%飞升至约33.9% 。
初音未来的一夜成名让其价值逐渐在ACG(动画、漫画、游戏)领域蔓延 。 公开数据介绍 , 2012年初音未来的年收入税后大概是4060万日元左右 , 其广告演出费每部高达750万—800万日元 。 据了解 , 初音未来的年收入仅次于当时日本最红的偶像组合AKB48的前田敦子(年收入4500万日元) 。
2012年 , 中国企业上海禾念以同样的方式推出“虚拟歌姬”洛天依 。 艾媒咨询介绍 , 洛天依是中国最早实现盈利的虚拟歌手 。 从2016年开始 , 洛天依频繁在主流晚会亮相 , 2021年更直接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
在这一过程中 , 中国市场开始诞生大量的“虚拟偶像” , 并且在运营方式上越来越逼近真人偶像 。 例如 , 乐元素公司于2018年推出实时互动式虚拟偶像养成企划《战斗吧!歌姬》 , 粉丝需要通过社交平台对歌姬应援、投票 , 歌姬们的人气排名决定能否获得歌曲资源 , 与日系偶像的运作方式非常接近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虚拟偶像”的市场近年呈高速增长趋势 。 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34.6亿元 , 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 , 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 , 相比2017年的80.9亿元翻了13倍 。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市场的扩大及Z世代消费者的成长 , 令虚拟偶像开始突破不同圈层壁垒 , 向不同领域延伸 。
二次元标签淡化大厂相继入局
今年7月 , 由XNOX工作室打造的虚拟偶像男团“外来人员WL.S”公布了团曲《CRUSH》的MV 。 根据官方介绍 , WL.S主攻的人群并非以往的二次元人群 。 其作品由中韩两国团队打造 , 音乐融入了k-pop等风格 , XNOX工作室甚至与B站合作了综艺《虚拟人成材计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