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未到 “虚拟人”先行( 三 )


张毅表示 , 当“虚拟偶像”拥有和明星一样的智囊团 , 其价值很可能会超过真人明星 。
XNOX工作室向采访人员介绍了虚拟男团WL.S背后人员的分工 。 “幕后团队的构成主要分为产品和技术两大块 , 产品团队包含了设计、策划、运营、商务、导演等等 , 为WL.S的一切内容和运营出谋划策 。 而技术团队则包含了模型、绑定、动捕动画、技术美术、技术开发等 , 为WL.S的形象表现、内容录制和制作等负责 。 两个团队默契配合 , 分别做好自己工作领域内的事情 , 并在一些涉及双方工作的核心问题上共同决策 。 ”
这意味着 , “虚拟偶像”除了技术团队 , 和明星一样都有人设包装团队 。 “明星有太多人设崩塌的前车之鉴 , 而成功的‘虚拟偶像’背后的设计团队 , 在打造人设后 , 这种风险微乎其微 。 ”张毅说道 。
这是否意味着“虚拟偶像”产业的投资风险为零呢?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尽管技术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已经不成问题 , 但是产能是否跟得上 , 决定了“虚拟偶像”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频次 。 有虚拟偶像团队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 , 虽然吃到了红利 , 但品牌已经接不过来 , 因为产能不够 。
AYAYI由于主要以静态的图文内容为主 , 微博基本能够保持一周三次以上的更新频率 。 但是近期爆红的柳夜熙 , 因为以视频内容为主 , 在10月31日更新了第一支视频之后 , 截至11月13日 , 公司暂未更新柳夜熙的第二支故事类动态视频 。 柳夜熙团队负责人曾表示 , 柳夜熙会保持半月更的频率 。
梁子康告诉采访人员 , “产能的事情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解决 , 这个其实并不着急 。 因为我们手里现在的IP非常多 , 不仅仅是柳夜熙 。 过去公司在业内也打造过其他爆款 , 产能也都比较稳定 。 只是柳夜熙更为出圈 , 所以被大家关注到了 。 另外 , 我们有一个稳定的百人规模的内容中台团队 , 已经打磨三年多 , 这个是公司保持稳定的爆款和IP产出的底气 。 ”
需要注意的是 , “虚拟偶像”的每一次出场 , 都意味着“经费在燃烧” 。 《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市场分析报告》指出 , 虚拟偶像的上游投入主要集中在专业人才和软件成本投入 。 3D虚拟偶像的制作 , 画师和建模构思的投入可以达到数十万至百万元 。 如果虚拟偶像需要推出一款单曲 , 包括编曲、建模、形象设计、舞台方案定制等 , 成本便高达200万元 , 且不包括传播费用 。
张毅表示 , “本质上还是金钱投入的问题 。 如果从行业发展来看 , ‘虚拟偶像’这个行业是没有风险的 , 这个产业的诞生其实是生产力的提升 。 真正的风险在于企业的经营风险 。 比如资本投了一个亿进去 , 企业是不是能把这个‘虚拟偶像’打造成功 。 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 , 其实是技术综合性(涉及动画、开发、硬件、AI等)的竞争 。 ”
XNOX工作室则认为 , 从营销的角度看 , 虚偶赛道拼的更多是创意而不是资源 , 贴合形象人设的内容营销恰恰是大厂不擅长或者是反应慢的 。 “或许行业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 , 出现了对赛道垄断的平台 , 或者流量资源高度集中后 , 大厂的优势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 起码在目前阶段 , 个人或小团队还有很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 ”(证券日报)
(编辑 白宝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