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未到 “虚拟人”先行( 二 )
采访人员发现 , WL.S想要获取的人群更接近真人偶像男团的受众 。 值得一提的是 , “虚拟偶像”身上的二次元标签在逐渐淡化后 , 市场开始出现更多职能不同的“虚拟人” 。
今年5月 , 小红书新网红AYAYI一经亮相 , 粉丝便迅速增加 。 评论区除了有用户称赞其美貌外 , 不少人发出疑问“姐姐是AI吗?”9月 , AYAYI入职阿里 , 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 , 象征着与阿里的“深度捆绑” 。 据了解 , AYAYI是由燃麦科技打造的国内首个超写实数字人 , 燃麦科技今年6月也获得了数百万Pre-A轮融资 , 由虚拟偶像综合服务商万像文化投资 。
目前来看 , AYAYI没有像过去的“虚拟偶像”一样以“唱唱跳跳”的形式存在 , 但不妨碍其和多个品牌达成合作 。 采访人员统计发现 , AYAYI已为耳机、手机、服饰、化妆品多个领域品牌进行过宣传 。
【“元宇宙”未到 “虚拟人”先行】此外 , 商业品牌如花西子、华硕和屈臣氏也都打造了自己的虚拟形象 。
张毅表示 , “‘虚拟偶像’变现的方式其实非常之多 , 除了过去在IP版权领域的收入、现在接代言也是一个趋势 。 毕竟他们比明星更安全 , 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低 , 符合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 ”
此外 , “虚拟偶像”的技术门槛正在降低 。 XNOX工作室方面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技术只能决定虚偶产品的下限 , 而且随着各种数字人相关技术的开源(Metahuman)和低门槛动捕技术的成长(小k动捕等) , 大厂与个人的技术差距在快速缩小 , 一些技术出众的个人制作者已经带着优质的虚偶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
今年2月份 , 研发出虚幻引擎的公司EpicGames发布了最新工具MetaHumanCreator , 主要功能是让开发者可以快速地实现实时渲染的逼真的面部动画及人体动作动画 。 可以理解为 , 这款工具将令使用者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创作出逼真的虚拟人(MetaHuman) 。
而决定“虚拟偶像”神态行为的动捕技术 , 国内也有公司出现新突破 。 今年连获两轮融资的云舶科技 , 在11月份公布了全球首款无穿戴的3D虚拟直播产品 , 任何一个人都能使用普通摄像头实现身体、手指、面部的高精度捕捉 。
在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下 , 这些“无门槛”的成熟技术面世 , 令资本的加入也变得顺理成章 。 截至到11月1日 , 今年已有10家“虚拟偶像”赛道的企业获得融资 , 其中不少企业都有成熟的“虚拟偶像”产品制作和运营经验 。
值得一提的是 , 互联网大厂均已“身在其中” 。 例如 , 网易投资的北京次世文化今年完成了两轮融资 , 该公司曾在2020年推出过超写实虚拟KOL“翎Ling”;曾经由腾讯投资过的虚拟影业今年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 该公司也推出过虚拟人“鹤追”;6月份时 , 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北京游逸科技有限公司 , 成为乐华娱乐旗下虚拟偶像女团A-SOUL美术著作权所属公司的实控人 , 持股100%;7月份 , 乐华娱乐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 投资方出现了阿里影业、字节跳动的身影 , 有报道称 , 该融资主要用于虚拟偶像领域 。
“元宇宙”助推赛道变热
“经费”决定发展上限?
对于“虚拟偶像”和“超写实数字人”项目受到资本热捧 , 张毅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 。
“第一 , ‘虚拟偶像’行业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 已经迎来了需要从小众转向大众的时机 , 也更符合“Z世代”用户的消费需求 。 第二 , 由于‘元宇宙’概念本身的虚无缥缈 , 资本需要一个能具体落地的产业与经济价值结合 , 比如游戏、虚拟偶像及其他虚拟产品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