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已不敢谨慎:电子产品收入将下降,为造车买下通用旧厂
文/韩玲
编辑/冒诗阳
11月15日消息 ,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日前在电话会议上判断 , 由于供应链、疫情等问题 , 预计全球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2年下半年 , 受此影响 , 其第四季度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收入将下降逾15% 。
受此影响 , 富士康开始加紧布局已然落后的汽车业务 。 11月11日富士康通过收购获得了首家整车工厂 , 公开信息显示 , 被收购的工厂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 , 系通用汽车旧厂 , 这笔交易金额达2.3亿美元(约合14.69亿元人民币) 。
事实上 , 富士康此前一直在寻找低成本获得造车能力的方式 。 此前 , 富士康曾试图与陷入困境的拜腾汽车合作 , 来利用拜腾位于南京的整车工厂 , 但这一构想未能成功 。
此后 , 富士康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 焦虑之下 , 对汽车产业的投入很难再继续谨慎 。
值得注意的是 , 与拜腾合作失败后 , 鸿海转而与中国台湾本地企业裕隆集团合作造车 。 10月18日 , 在台北科技日活动上 ,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发布了与裕隆合作的三款电动汽车 , 分别是Model C电动SUV、Model E电动轿车和Model T电动公交车原型车 。
但令人讶异的是 , 鸿海称在五年内电动汽车部门的业绩提升到358亿美元 , 竞争目标直指特斯拉、大众和通用等汽车制造商 。
此外 , 11月初 , 富士康与印度尼西亚方面就投资电动车双方进行了谈判 , 刘扬伟表示 , 富士康计划在印尼为两轮和四轮电动汽车建立一个全面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 。 据刘扬伟透露 , 富士康不仅想在当地组装汽车 , 还希望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
但对于一向谨慎的富士康而言 , 这种选择很难说是主动 。 事实上 , 与国内拥有相对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条不同 , 富士康要在其他国家实现自己的电动汽车梦想 , 需要全产业链的重新投入 , 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富士康定下激进目标 , 更多是为了在汽车行业内吸引更多的关注度 , 以刺激更多的合作客户 。 事实上 , 裕隆汽车将成为富士康的第一个电动车客户 。
截至目前 , 富士康电动汽车平台MIH成员为1982家 , 10月新加入成员48家 。 其中 , 宁德时代、共达电声、比亚迪电子、艾华集团、工业富联、国光电器等AH股公司为MIH成员 , 此外北汽蓝谷以及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均为富士康汽车生态圈合作伙伴 。
近几年 , 随着苹果对富士康的依赖减弱 , 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升 ,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富士康不得不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 电动汽车成为接下来富士康发力的重点 。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者众多 , 富士康在硬件和工业制造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 然而在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和智能驾驶的软件研发上依旧有所欠缺 。
【富士康已不敢谨慎:电子产品收入将下降,为造车买下通用旧厂】富士康造车能否实现追 , 目前来看挑战重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