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租房史,为房子烦恼的名人原来有这么多!( 二 )

宋朝时的租房客 , 最著名的就是三苏 。 苏洵在京当了十几年官 , 买不起房子 , 只得租住 。 苏东坡与苏辙来到京城后 , 布了父亲的后尘 , 照样买不起房子 。 苏洵到老死 , 除了家中老宅 , 没有在京城购置一住房产 , 苏东坡的儿子结婚 , 是借的朋友房子完婚;最幸运的还是苏辙 , 拼尽一生财产买了一幢房子 , 不过这已经是他的晚年了 。

在什么地方租房 , 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

从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与宋朝的三苏来看 , 即便是盛世 , 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买得起房子的 。

古代市井生活

古人租房 , 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 。 史上有个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 孟子的母亲是买房还是租房 , 历史上没有记载 , 不过根据分析 , 租房的可能性比较大 , 孟母又不是“房姐” , 哪有那么钱财搬家 。 孟母的租房需求 , 是选择一个好的邻居和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让孟子安心学习 。 和孟母同样看法的 , 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宋季雅 , 他留下了“一百万买宅 , 千万买邻”的故事 , 当然 , 宋季雅是属于买得起房子型 。 古有“非宅是卜 , 唯邻是卜”的说法 , 这个说法适用于买房 , 也适用于租房 。

第二种租房类型 , 是选择靠近书香气的地方 , 为了借书方便 。 古时候出版业没有现代这么发过 , 租房子选择一个就近借书、读书的地方 , 也是首选之一 。 “整娖牙籖万卷余 , 谁言家具少千车 。 僦居会向春明宅 , 好借君家善本书 。 ” , 这首诗说的是清朝大名士朱彝尊家中藏书非常多 , 金庸的先祖查慎行租房时 , 就选择了在朱家附近 。

古代市井生活

第三种租房类型 , 是选择靠近伯乐的地方 , 当然这样就比较功利了 , 但更实际 。 清初名臣徐乾学深得康熙宠幸 , 于是有许多学子就选择租房在他家附近 , “其所居绳匠胡衕 , 后生之欲求进者 , 必僦屋于旁” 。 这些学子一是为了巴结徐乾学 , 万一被收为门下呢?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 就是可以随时向他请教学习 。

第四种租房类型 , 是图个上班方便 。 清朝的大臣们 , 在宣武门租房的比较多 , 名臣曾国藩就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租的房子 , 为了就是上朝方便 。

至于租房价格 , 各朝各代都有不同 。 以宋朝为例 , 当时公租房的月租金为一百七十文 , 而一个当差的员工 , 月薪只有四百文 , 也就是说 , 拿出一半的工资来租房 。 宋仁宗时 , 大臣张永和建议宋朝政府将租房的费用分出三分之一作为军费 , 可见宋朝的租金是不少的 , 名相晏殊家里有钱 , 他用钱都盖了房子出租出去 , 因为房子多 , 成为当时的“房叔” 。 而名相欧阳修就属于没钱型 , 买房子肯定买不起 , 租房子也租不起好的 , 所以写诗发牢骚:“邻注涌沟窦 , 街流溢庭除 。 出门愁浩渺 , 闭户恐为潴” 。

这可真是 , 上下五千年 , 租房一样难 。 今人的痛苦 , 古人已经都尝过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