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智能运营落地成都地铁全线,科技赋能城市轨道交通

近日 , 由商汤科技、智元汇等共同打造的智慧乘客服务平台 , 在成都地铁全线网12条运营线路全面投入应用 , 通过对安检、测温、检票等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 , 实现降本增效 。 值得一提的是 , 成都地铁还配备了全线网、全通道无接触式的“无感乘车” , 这也是“无感乘车”全国首例应用于500公里以上超大线网 。
为何要建设这一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商汤科技业务副总裁陈治华介绍称 , 当前 , 随着地铁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运量的与日俱增、防疫常态化举措的严格落实 , 不仅安检工作会面临超高负荷 , 车站通行效率也迎来极大考验 。 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相关难题 。 同时 , 据了解 , 目前AI赋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 未来还有很多智能化场景亟待解锁 。
场景化智能运营落地成都地铁全线,科技赋能城市轨道交通
文章图片

地铁建设投资创新高 , 高峰期保障高效安全运营是关键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以下简称中轨协)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中国大陆地区共有45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 其中地铁运营线路占比达到了78.8% 。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 地铁逐渐成为大中型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 2020年成都等6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比率超50% 。
一方面 , 相较于公交、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 地铁相对准时 , 一般不会面临堵车的困境 , 也符合当前社会节能减排的需求;另一方面 , 当前地铁建设正在加速期 , 覆盖范围广 , 乘坐出行便利 , 中轨协数据显示 , 2020年全年完成建设投资城市轨道交通6286亿元 , 创历史新高 , 超7000公里的建设规划线路正在实施中 。
当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地铁出行 , 地铁的客运量也逐渐庞大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近176亿人次 , 高峰小时断面客流最高近6万人次 , 这对于地铁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 也对居民的乘坐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安全问题一直是地铁运营最大的难题 , 这其中包括扶梯、电梯、台阶等易发生危险的场景 , 也包括人员拥挤、夹带危险物品等人为因素 , 同时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灌水、落石等危险因素 。
同时 , 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增大以及与商业体的结合 , 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也成为提升地铁运营质量的一个方向 。 “在复杂的空间里 , 如何提升市民的出行服务 , 实现美好出行;根据不同站点的出行情况做到车辆的智能调度 , 缓解拥挤压力 , 都是需要解决的服务问题 。 ”陈治华表示 。
此外 , 今年8月 , 《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发布 , 其中指出“对普通公众来说 , 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 , 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 也需要佩戴口罩 。 ”佩戴口罩成为当前乘坐地铁的必备防疫举措 , 但进站时如果需要摘下口罩进行验证 ,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
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 , 中国人口正在逐渐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 与2010年相比 , 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 , 这意味着地铁出行的乘客在未来将会更多 , 地铁运营面临的人流和安全压力亟待解决 , 居民的乘坐体验亟待提升 。
场景化智能运营落地成都地铁全线,科技赋能城市轨道交通
文章图片

科技赋能地铁运营:智慧安检、智慧测温、无感通行
科技是解决目前地铁运营困境的利器 , 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 , 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 提高效率 。 中轨协数据显示 ,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 , 人工成本占比超50% , 同比增长3.5%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