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骏集团的两大“绊脚石”
----中骏集团的两大“绊脚石”//----
----中骏集团的两大“绊脚石”//----
----中骏集团的两大“绊脚石”//----
"multi_version":false
作者:廖海彬
11月6日 , 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1966.HK , 下称“中骏集团”)发布了10月的业绩公告 。 公告显示 , 中骏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在1-10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07.51亿元 , 同比增长54.89%;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95.53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59.71% 。
中骏集团在2019年的销售目标为700亿元 , 截止10月底 , 其已经完了86.79% 。 然而 , 在冲击千亿的过程中 , 中骏集团仍然面临两大“绊脚石” 。
一线失守
早在2017年 , 中骏集团提出3年内进入千亿俱乐部 。 在努力突破规模之时 , 中骏集团却面临失守一线的窘境 。
自2013年进入销售百亿梯队后 , 中骏集团的销售额持续增长 。 由图1可知 , 在2014年-2018年其签约销售金额分别为119.08亿元、145.11亿元、235.24亿元、332.47亿元、513.58亿元 , 对应的同比增速则为10.06%、21.86%、62.11%、41.33%、54.47% 。
从近三年的上半年度数据来看 , 中骏集团在2018年度上半年的签约销售金额为208.11亿元 , 同比增长34.06%;而其在今年上半年的签约销售金额高达370.28亿元 , 同比增长77.93% 。
标准排名统计发现 , 无论从年度还是从半年度数据来看 , 中骏集团在二、三及四线城市的签约销售金额都呈现增长趋势 。 而在一线城市的签约销售金额却出现了相反的走势 。 在2018年 , 中骏集团在一线城市的签约销售金额不升反降 , 降幅高达46.18% 。
年报显示 , 2018年中骏集团在北京签约金额为36.85亿元 , 较2017年的65.62亿元下滑43.84%;在上海签约金额为34.94亿元 , 较2017年的70.76亿元下滑50.62% 。 其中 , 2018年中骏集团在北京、上海两地签约金额占比合计为14%;而在2017年北京、上海两地签约金额占比合计为41% , 上海的签约金额最高 , 达到70.76亿元 。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 , 中骏集团在北京签约金额为40.65亿元 , 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 , 增幅为25.93% 。 但并未公布上海的签约金额 , 由于中骏集团在广州没有可售项目 , 根据其在一线城市的签约金额64.53亿元可以计算出上半年中骏集团在上海的签约金额约为5.18亿元 , 较去年同期下滑16.72% 。
一线城市一直都是中骏集团的布局重点 , 为何在冲刺千亿的关键节点突然失守?对此 , 中骏集团表示 , 一线城市推出多项抑制楼价升势政策导致减慢一线城市楼盘的推售节奏 。
实际上 , 一线城市的限价政策直接导致中骏集团成交金额的下滑 。 以上海的中骏天璟项目为例 , 三年前中骏集团摘得了上海青浦区徐泾“地王” , 该项目即为中骏天璟 。 直到今年9月20日才首次开盘 , 均价约每平方米5.95万元 。 据年报显示 , 这块地拿地成本为21.06亿元 , 拿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 , 平均拿地成本高达每平方米4.2万元 。 由于限价、开盘延迟等影响 , 会进一步压缩天璟项目的利润空间 。
除了成交额下滑 , 中骏集团在一线城市的新增项目也不断减少 。 今年上半年 , 中骏集团在北京新增天峰项目 , 拿地成本为16亿元 , 占总拿地成本的6.66% , 拿地面积为13.34万平方米 , 占总拿地面积的2.53%;而在上海没有土地收入囊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