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室逃脱到主题公园 实景娱乐风口已来( 二 )
因此 , 朱耀武将眼界作为人才的第一标准 , 设计师要做的不一定是技术研发 , 而是技术的运用 。 他发现 , 国内外设计师擅长的部分有所不同 , 国外设计师更擅长于0到1的创造 。 而国内大部分设计师更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 , 擅长1到9的执行 , 但0到1的过程 , 即创造是最困难的 。
现有高等教育的做法 , 通常是将技术培养放在第一位 , 过早地设置各种专门类别 , 眼光只能聚焦一样东西 。 针对娱乐产业的迭代迅速 , 而教育体系却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实 , 王受之透露 , 2023年 , 上科大创艺学院将开设娱乐设计专业 , 已连续举办两年的娱乐设计论坛也是为该专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娱乐设计学科的核心 , 要培养的不是仅仅会迎合市场的技术人士 , 而是培养能够讲故事、有眼光、有品位 , 同时有用视觉语言讲故事的人才 。
实景娱乐的版图
疫情平稳之后 , 消费者对线下实景娱乐、文旅目的地的热情 , 给一些原本从事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会 。 他们的加入也给线下综合体带来了新鲜血液 。
北斗北工作室成立线下实景娱乐事业部正是在疫情之后 。 这是一家专注影视概念设计的团队 , 参与设计了《长安十二时辰》《八佰》《一出好戏》等影视作品 , 北斗北工作室联合创始人王楚提到 , 对这一板块的重点布局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 。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 , 开发期两年多 , 电视剧播出一两个月 , 热度延续一两个月 , 行业影响力过去之后 , 就没有太多人提及了 。 “影视项目费了挺大劲 , 造了城、好几条街 , 设计了了许多东西 , 几天就完事了 , 有些不值 。 另外疫情背景下 , 国内游乐体验需求增大 , 在没法出国的情况下 , 大家得找一个地方玩 。 此外 , 新一代消费者需要更多交互性、主动性较强的娱乐内容 , 需要更多互动、更多玩法、更多体验 。 ”
这两年 , 北斗北比较多地参与到沉浸式体验空间和主题商业空间的设计当中 , 在他看来 , 这两类空间可以实现导流 , 包括周边住宅的溢价或者变现:“TX淮海属于策展型商业 , 文和友是文创+餐饮 , 不眠之夜属于沉浸式演艺 。 ”
当脸书、英伟达等科技企业纷纷宣告布局元宇宙 , 作为现实镜像的元宇宙会否冲击线下实景娱乐 , 也成为学界、从业者关切的问题 。 在王楚看来 , 线下更新的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 , 数万个商场的转型需求会跟上步伐:“未来就算是可穿戴设备成为嫁接虚实的桥梁 , 但有行动的实体感知和互动是无法取代的 , 而且这种互动体验会越来越好 。 ”
Teamlab无界美术馆总经理王冬认为 , 无论是元宇宙概念还是线上化趋势 , 这些消费行为的底层有一种社交需求 。 “实景娱乐在一段时间内会存在 , 而且会存在得很好 , 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线上化也是有可能的 , 这取决于可穿戴设备或者支撑技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情况 , 能否给用户带来超出线下的感受 , 未来虚实之间或许会出现平衡中的不断变化 , 就像跷跷板一样 。 ”
朱耀武则一直在观察线上线下体验的区别 , 区别的本质在于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其实玩家想要虚拟 , 也想要现实 。 ”西部世界或者是桃花源 , 如果不考虑技术的落地和成熟 , 在朱耀武看来 , 实景娱乐最终要打造的是一个活着的世界 。 “现在有很多文旅项目 , 尤其是古镇类别 , 当你到一个古镇的时候 , 你会觉得这是千年前留下的古镇 , 但实景娱乐要做的是 , 让玩家穿越到千年以前 。 ”
王楚则希望能够实现空间的穿越:“感知上的穿越能够实现无限随机 。 其实大家很多时候想找一个空间去休息、逃避 , 我想是不是有一个沉浸式的空间能够提供随机的感受 , 让他们可以随机进入一个空间 , 待一段时间 , 五分钟或者五个小时都可以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