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怪现象:价格越来越贵玩家却不赚钱( 二 )
小电科技的招股书显示 , 2020年其共享充电宝的租赁收入约为19亿元 , 其中给商家的激励费超过10亿元 。 拆分来看 , 包括了约3亿元的入场费 , 以及7.1亿元的佣金 。 从2018年、2019年到2020年 , 小电的激励费率(激励费除以同期共享充电的收益)分别从25.2%、44.2%涨到54.5% 。
怪兽充电的激励费也居高不下 。 招股书显示 , 怪兽充电的激励费率从2019年的48.2%提升至2020年的58.1% 。 在扣除激励费、业务拓展人员的报酬、行政开支、研发开支、折旧等一系列费用后 , 留给企业的利润并不多 。
怪兽充电财报显示 , 2021年上半年其营收18.2亿元 , 净利润2330万元 , 由此计算其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率仅有1.28% , 而2019年、2020年其净利润率分别是8.2%、2.7% , 呈下滑趋势 。
那么 , 企业盈利难 , 大部分商户挣钱也难 , 共享充电宝行业谁是赢家?答案是小部分优质商户 。 马太效应之下 , 20%的商户挣了80%的利润 。
上海徐家汇商场某餐饮店的店员告诉第一财经 , 店里的充电宝平时交易五六十单没有问题 , “周末的话只会更多 。 ”在上海人流量集中的购物商场 , 充电宝价位多定在4~6元之间 , 而这家店的定价为5元/小时 , 按平均每天60单来算 , 其日流水就能达到300元 , 一个月这个点位的营收大概能达到9万余元 。 对于这些点位来说 , 共享充电是增收的好方式 。
除热门商场的店铺外 , 如景区这样封闭环境下的热门区域人流也只多不少 , 不愁挣钱 。 此前 , 怪兽充电与上海迪士尼以及上海欢乐谷都达成了独家合作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欢乐谷和迪士尼园区内 , 怪兽充电的价格都为6元/小时 , 每24小时封顶价格为30元 。 这已经是目前市面上共享充电宝的较高价 。 尽管如此 , 在园区内 , 充电宝站点设置得并不少 , 但在热门时段 , 往往因为使用频次太高导致充电宝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充电 , 顾客甚至无“宝”可借 , 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
这样的优质点位往往伴随不菲的入场费 。 “由于优质点位稀缺 , 商家掌握较强的自主定价权 , 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入场费和分成费以占领点位 , 因此充电宝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入场费和商户分成费 。 ”史慧伦表示 。
一位代理商透露 , 行业内优质商户的品类包括酒吧、网吧、KTV、游乐园等娱乐场所 , 以及餐饮、酒店、便利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 得益于较高的人气 , 优质点位所得的分成费也会更多 。
在采访中 , 邢玮就向第一财经透露 , 目前大部分商户的分成比例在50%~70%之间 , 但部分月流水高的商铺 , “比如七八百以上” , 就能和企业二八分成 , 商铺获得80%的收入 。
共享充电宝为何越来越贵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 共享充电宝企业为商户输送了大量入场费、租赁分成 , 企业想要继续活下去、活得好 , 只能一路涨价 。
共享充电宝踩准电量焦虑的痛点 , 消费者不得不为其高单价买单 。 此前 , 杭州西湖景区的共享充电就曾因其10元/每小时的高价登上热搜 ,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越来越贵”一度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 。
针对这一涨价趋势 , 今年6月 ,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行政指导会 , 要求怪兽、小电、来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 , 明确定价规则 。
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告 , 经过3个月的整改后 , 共享充电宝价格小幅回落 。 其中 , 街电逾8万台机柜降价 , 小电、搜电、怪兽、美团分别有数千台机柜降价 。 目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 , 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 , 从最高价格占比来看 , 均不超过1%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