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电职院校友风采丨向友刚:二十年磨一剑 专心专注专业成就事业

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琳 长沙报道
“21年了 , 一直都在和机器打交道 。 ”在厂房里 , 向友刚拿起他自主研发的振动器 , 感慨又自豪地说道 。 与机械行业结缘始于1995年 , 彼时 , 他进入湖南机电学校(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前身)轻机9501班就读 。
中专毕业后他自主创业 , 创办佛山市特亚菲科技有限公司 , 致力于工业振动器的研发制造 。 他公司生产的振动器已为科研院校、粉体工程、管路输送、料仓架桥、漏斗落料、模具捣实、实验检测、振动筛选、智能机器人等诸多行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 并已服务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
磨难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1995年 , 向友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机电学校 , 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 , 在那个年代考上中专是全家乃至全村的大喜事 , 这意味着有了一个保障终身的“铁饭碗” 。
毕业后 , 向友刚来到学校分配的泸溪县浦市皮具厂 , 准备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 , 结果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 工厂不多久就倒闭了 。 无奈之下 , 向友刚和四个校友相约南下广东打工 。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 刚出火车站向友刚一行人就被骗走大部分的钱 。 他和另一名同学辗转去了东莞 , 找到已在东莞上班的同学借了25元钱 , 两人找到了在台资五金制表厂做维修工的工作 。 “那个时候 , 只想要熬过去 , 先‘活’下来 。 ”向友刚说 。
制表维修工的工作单调枯燥乏味 , 上班三个月后 , 车间主管看到了向友刚的坚持和执著 , 安排了一名师傅教他机电设备维修 。 因为学的轻工机械专业 , 加之勤快肯干 , 向友刚上手非常快 , 在校期间学到的车、铣、钻、攻等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 , 很快就得到了师傅和主管的赏识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为了把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 当向友刚再跳槽到佛山一家陶瓷设备企业做铣工时 , 他选择再次从基层做起 。
向友刚碰到一个“不愿意”带徒弟的师傅 , 一连三天都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已是职场人的向友刚明白 , 师傅这是在考验自己 , 只要是上班他就跟在师傅后头 。 第四天 , 师傅终于开口 , 在得知他学的轻工机械专业后 , 就考了他几个核心理论计算法 , 以及三角函数、阿基米德螺旋线、导程角及传动比等专业知识点 。
好在向友刚在工作中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 这些问题都没有难到他 , 很快就把师傅要的加工凸轮图纸数据计算出来 , 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也开始在机械加工行业崭露头角 , 一干就是几年 。
2007年 , 向友刚的人生道路进入重大转折期 , 在这一年中 , 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伯乐 。 伯乐看中他的人品和扎实的技术 , 全力支持他自主创业 。
从一台小铣床开始 , 向友刚以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 , 并结合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掌握的材料学、力学、工艺学、金属加工切削等专业理论 , 在当时国内振动器研发和生产还处于一片空白之际 , 他开始慢慢地研究国外生产的振动器 , 并决心把它国产化 。
对产品的专业成就事业
向友刚深知 ,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 在振动器这个行业肯定做不长久 。 在自行研发气动振动器时 , 他把握住陶瓷行业兴起的绝佳机遇 , 把气动振动器应用在陶瓷布料机上 , 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向友刚开始购买机床 , 增加人员 , 产能与效益稳步提升 。 在与华南最大的造船公司——广州中船黄埔造船公司合作时 , 他公司研发的产品应用在船用油路管道串油中 , 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敲打 , 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 , 提高了5倍以上的工作效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