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腰斩、增速放缓,泡泡玛特让资本买账有多难?( 二 )
Molly的营收下降在某种程度上也揭示了泡泡玛特增速放缓的事实 。 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 , 泡泡玛特营收增速分别为225.5%、227.2%、49.3%和117.7% , 虽然2021年上半年较2020年同期有所回升 , 但相较于2018年和2019年同期超200%的增速仍有着明显的差距 。
与此同时 , 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也在下降 。 2021年上半年 , 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为63.0% , 而在2020年上半年时 , 这一数值还是65.2% , 其主要原因是由自主产品毛利率下滑所致 。
一个与泡泡玛特增速放缓相对应的社会现象是 , “盲盒热”正在熄火 。 而这样的现象在泡泡玛特的财报中也有所体现 。 从会员复购率层面来看 , 已由2019年上半年的58%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49% , 这也意味着 , 消费者对于盲盒的新鲜感和热情已经开始下降 。
一位95后潮玩爱好者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 , 盲盒已经对他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 起初还会为了喜欢的盲盒去泡泡玛特店门口排很久的队 , 但现在感觉没什么意思 , “周围很多人都‘退坑’了” 。
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回过神来——在开盲盒的瞬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惊喜感 , 这让开盲盒成了刺激又紧张的“冒险” , 而这种“冒险”又会让消费者对购买盲盒、开盲盒的行为产生依赖 , 甚至上瘾 。 但现在 , 这股由泡泡玛特掀起的“盲盒热”正在退潮 。
在微博、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上 , 对盲盒的信仰和耐心渐失的消费者大有人在 , 甚至有大V将购入的数百个盲盒廉价打包售出 。 其中 , 产品瑕疵多、溢价严重、被质疑交智商税、失去兴趣是主要原因 。
探索新增长曲线:推出珍藏系列、加速布局线下和扩大投资

文章图片
图4/4
图源:泡泡玛特官网
泡泡玛特也意识到了消费者对于盲盒的新鲜感和热情在渐渐冷却 , 于是推出了MEGA珍藏系列试图重新挽回喜新厌旧的消费者的芳心 。
MEGA珍藏系列主推400%(高28厘米)和1000%(高70厘米)两种规格的大号娃娃 , 这种大号娃娃全球限量发售 , 需要抽签获得购买资格 , 价格最高达到4999元 , 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更是有人标出了89999元的天价 。
推出更大更贵的娃娃 , 能成为泡泡玛特的新增长曲线吗?
泡泡玛特在2021年上半年财报中透露了一些关于MEGA珍藏系列的情况:6月发售的MEGA珍藏系列Space Molly×海绵宝宝联名款 , 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市场 , 其中1000%限量发售3000体 , 以抽号的形式购买 , 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的参与 。
在半年报的业绩会上 , 泡泡玛特董事长王宁也强调 , “MEGA珍藏系列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 , 将是后续泡泡玛特的重点IP 。 ”
MEGA珍藏系列似乎也很给力 。 8月中旬 , 泡泡玛特推出了MEGA珍藏系列Space Molly西瓜和Space Molly太妃糖两款产品 , 仅在天猫一家电商平台上就有超过98万人参与产品抽签 , 其中 , 1000%规格的共限量发售了1312个 , 400%规格的预售15000个 , 在上线1秒后均显示已售罄 。
根据泡泡玛特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的运营数据 , MEGA珍藏系列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 其中 , 1000%规格的款式已吸引超过800万人申请 , 创造了超过5000万元销售额 。
在上述潮玩爱好者看来 , 以抽签的方式人为制造稀缺性虽然吸引了不少眼球 , 但从长远来看 , 仍止不住消费者对于泡泡玛特的热情渐渐冷却 。
事实上 , 泡泡玛特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 但解决办法无非是扩宽广度和深度 , MEGA珍藏系列的推出则被视为一次拓宽深度的尝试 , 旨在拉长IP的生命周期 。 而在拓宽广度上 , 泡泡玛特则选择加速开店以触达更多受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