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 2021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公布 。 哈尔滨工业大学共9项成果获奖 , 获奖数量位居参评单位首位 。 其中 , 赵杰教授团队牵头获得本年度唯一技术发明特等奖 , 并且合作参与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孙立宁教授团队牵头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
机电学院赵杰教授团队牵头研制的“航天对接机构地面测试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荣获技术发明特等奖 。 该项目在对接机构样机研制、定型考核、发射前校验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圆满完成了空间对接机构研制各阶段的地面测试 , 确保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历次空间对接任务的万无一失 。
研究团队首创了对接过程瞬时动能等效的集约化模拟试验装置 , 解决了大质量飞行器对接过程全尺寸模拟的工程化难题;发明了精确复现对接复杂运动序列的超大行程六自由度混联机构 , 解决了空间对接机构多自由度相对位置、速度准确模拟的难题;发明了综合能量补偿、时序判别和动态校正的对接机构动态测试技术 , 确保了极限环境下动态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时序性、快速性;发明了空间对接机构全工作空间在线测量、全参数辨识与全流程评估技术 , 研制了智能化系列装配调试测量装备 , 实现了对接机构产品的高效精调、准确测试与智能评估 。
【又一重要奖项公布,哈工大获奖总数居首!】
文章图片
机电学院孙立宁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 微创手术机器人是微创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装备 , 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当今医学诊疗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的核心引擎 , 甚至成为引领医学模式转变的变革性力量 。
项目团队历经近20年时间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下 , 实现了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突破 。 项目针对微创手术操作的临床适应性、精准性及安全性问题 , 着重突破手术操作的实施与执行、规划与引导、感知与控制技术 , 开展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 , 成果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民航总医院等7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应用260余例 。 该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 , 为我国医疗器械装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储备 , 为保障我国国民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
文章图片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的综合性奖项 , 经科技部批准 ,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认定 , 旨在表彰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 。 2021年度全国共有365个项目获奖 , 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6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201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