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可能是最不用担心的问题 。 接受采访的从业者多认为 , 通证流转、防篡改等基础技术并不欠缺 , 不过大厂的NFT多半基于联盟链发行 , 而无法基于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公链 , 这对资深玩家而言 , 还是影响了NFT的稀缺性价值 , 成色和公信力会折损不少 。
为躲炒作 , 主动收缩?
“很多玩家看不上大厂NFT , 就是因为炒不起来 , 但是为了合规 , 大厂宁愿主动牺牲热度 。 ”一位投资人告诉雷锋网 , 国内的监管红线已经很明显 , 阻止市场野蛮生长、避免无序追捧再度上演 , 才是他们的头号任务 。
在加密货币的“前车之鉴”下 , 大厂确实十分谨慎 。 这从他们对NFT的命名上可见一斑:
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宋嘉吉向雷锋网指出 , NFT流入市场还是会被炒作 , “大厂其实能做的不多 , 比较受限制 。 ”
主动监测、处理恶意炒作 , 是思路之一 。 此前就有用户将蚂蚁链推出的“亚运会数字火炬” , 抬出了高达百万的离谱拍卖价 。 蚂蚁链与阿里拍卖很快联手下架了这起涉嫌网络欺诈的交易 , 并要求用户持有藏品180天以上才能无偿转赠 。
2021年10月底 , 《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发布 , 蚂蚁集团、京东科技、腾讯云等也是签约的一份子 。
“公约到底能有多少约束力?市场教育是非常漫长的道路 , 大量用户对NFT是流于表面的认识和判断 , 只有炒作牟利的情绪 。 ”该投资人强调 , 要既不伤害交易热情、又不纵容炒作 , 把握好流动性的尺度非常重要 。
价值挖掘不充分?
阻碍大厂NFT发展的 , 不只是危险的炒作者们 。
德鼎创新基金创始人王岳华向雷锋网解释 , 人们看似只是在追捧NFT的稀缺性 , 但在表象之下 , 支撑NFT价值的核心逻辑其实是定价权 。
这或许有些令人费解 , 但我们可以注意到:在NFT出现之后 , 一个IP、一项权益、一件自主打造的游戏道具 , 这些无形资产在以往很难被合理定价 , 或者不见得有被交易的价值 , 但如今有了更多可能 。 这也是为什么有业界观点认为 , NFT使得人类所能拥有的资产类型和空间呈指数级增长 , 资产的流动门槛会进一步降低 , 流通会变得更加简单 。
因此 , 大厂集中布局的数字藏品 , 只是众多NFT品类中的一种 。
“其实还有功能性、资产性的NFT , 应用场景很多 , 也已经跑出了一定的市场 , 这些让NFT未来真正有被投资的价值 。 而收藏品的流转范围比较小众 , 在规模化和持续性上会有一定的瓶颈 。 ”
Nike此前基于以太坊ERC-721协议发出的限量版NFT通证 , 欧足联推出2万张NFT形式的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VIP门票 , 都属于NFT加密应用的“出圈之作” 。
甚至DeFi的特性也已在NFT上有所显现:例如借贷平台Rocker NFT , 允许用户将NFT艺术作品在平台上抵押并借出一笔加密货币 。
但这无数的可能性 , 在国内能否成真 , 仍是未知之数 。
NFT的机会 , 与日渐庞大的数字经济市场密不可分 , 王岳华也强调 , NFT功能性的体现不能只是凭证数字化、NFT化 , 必须赋予其数字经济的含义 , 和在此之上产生的溢价——不过在现有监管之下 , 大厂的施展空间确实受限 。
结语
当然 , 大厂做NFT并非一无是处 。
它可以与传统文创挂钩 , 例如阿里帮助博物馆、艺术家试水数字藏品 , 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助力效果显著;或是像腾讯这样 , 通过NFT完成一次企业文化的传播 , 一种形式特殊的“团建” 。 受访者们也表示 , 看好互联网大厂前期做NFT的普及教育和市场宣发 。
在监管风险未知、市场不成熟、有大批潜在炒作者“蹲守”的情况下 , 大厂以谨慎的姿态进行布局 , 实属正常 , 但外界对他们的期望 , 一定不止于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