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的袁隆平爷爷,一生研究粮食,他最有影响力的是哪3种?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也成为当下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毕一生消除饥饿,必被我们世代铭记、永远缅怀、永远感恩 。

国士无双的袁隆平爷爷,一生研究粮食,他最有影响力的是哪3种?

文章插图
说起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结缘,时间还得追溯到1960年7月 。那一天,时任农业学校教员的他,在农校的试验田里意外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那时候,袁隆平自己也或许没有料到,自己会因此与杂交水稻结下不解之缘,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
发现这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的时候,当时正适逢大饥荒的年代,深知饥饿的痛苦 。因此,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从此拉开了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辉煌序幕 。
他的研究成果累累,半个世纪的忘我研究,让袁隆平先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
袁隆平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
在他的所有研究成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几种:【国士无双的袁隆平爷爷,一生研究粮食,他最有影响力的是哪3种?】
1、1974年,袁隆平终于成果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背后鼓舞的袁隆平,在南优2号的基础上,于1975年终于完善并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
2、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中国性的协作攻关 。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
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
3、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通过攻关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为3000万亩 。
4、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袁隆平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5、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911.7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 。比数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综述: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