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汤 汤和( 六 )


家常汤 汤和

文章插图

从沿海回来,汤和便带着妻子儿女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很高兴,赏赐他金银锦帛无数,并且派人亲自将汤和送回老家 。临行前,朱元璋还赐汤和玺书,说“诸功臣莫得比焉” 。
朱元璋的意思是,其他功臣和你都没法比!
汤和回到凤阳老家后,有了一个癖好,他喜欢纳妾 。《明史》记载:
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
汤和先后纳了一百多名小妾,日子过得非常潇洒 。但是,汤和的话很少,他从不惹是生非,也不谈论国事,对于他和朱元璋从前的旧事,他更是一个字都不对外人说,这就是汤和的大智慧 。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到南京给朱元璋拜年,从此得了一场怪病,《明史》云“感疾失音”,意思是,汤和突然患病,不能说话了 。朱元璋多次亲自探望,不久后送汤和回到家乡 。洪武二十七年,汤和已经病入膏肓,不能站立,但朱元璋十分想念汤和 。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朱元璋派人用车将汤和载到皇宫,用手摸着汤和,汤和有话说不出口,只顾着在地上磕头,朱元璋看到此情此景,泪水便湿了眼眶 。
家常汤 汤和

文章插图

一年后,汤和病逝,享年70岁,去世前,汤和遣散了府中的小妾,把大部分金钱都捐给了乡里 。汤和去世后,朱元璋放眼望去,当年陪他打天下的功勋,只剩下郭英和耿炳文二人了 。
汤和和朱元璋幼年相识,直到洪武二十八年去世,他和朱元璋的缘分,长达68年,这种超长之缘,远远超出了其他明朝诸将 。
六、人心乃历史,历史乃人心笔者认为,朱元璋对汤和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朱元璋童年疾苦,父母双亡,在有过乞丐、游僧等特殊经历之后,他加入了红巾军,而红巾军中有他的童年玩伴汤和,所以,朱元璋最初对待汤和是极其亲切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南下定远时,才会带上汤和一起 。
第二个阶段,朱元璋创业初期,和郭子兴父子明争暗斗,特别是在滁州之后,汤和的立场曾经动摇过,这让朱元璋对他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朱元璋虽然还信任汤和,但已经不是最初的那种信任 。
家常汤 汤和

文章插图

第三个阶段,汤和在常州醉酒时口出怨言,加深了他和朱元璋之间的裂痕 。朱元璋称帝前后,汤和平定浙、闽立下大功,但朱元璋认为汤和忠贞不足,毛病不少,因此没有给汤和应有的封赏 。
第四个阶段,汤和被封为中山侯后,失去了原来的犀利,他开始“惜命”,不愿意再以命相搏,朱元璋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后来汤和好不容易在延安立功,朱元璋便封赏了汤和公爵 。但是,朱元璋没有忘记敲打汤和 。《明史·汤和传》云:
其封信国公也,犹数其常州时过失,镌之券 。
意思是,汤和被封为信国公后,朱元璋在赐他的免死铁券上刻上了汤和在常州时的罪过 。免死铁券本是表功的,朱元璋却刻上过错,朱元璋并非羞辱汤和,是真心希望汤和能够纯粹一些 。
第五个阶段,汤和为人机敏,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提前辞去兵权 。朱元璋晚年对汤的表现颇为认可,又因为汤和和朱元璋是童年旧友,在功臣一个个减少的情况下,朱元璋对汤和越加珍惜 。
在笔者看来,汤和之所以能够寿终正寝,一方面是他为人谨慎,心有智慧,另一方面还是得益于朱元璋对他的情感 。朱元璋珍惜汤和,只要汤和对朱元璋忠诚,朱元璋便不会再为难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