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多元化背后
而就在格力电器宣布收购盾安环境的当天 , 业内传出消息称 , 海信拟斥资近10亿美元收购西门子交通信号灯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 。 目前 , 海信方面对此“不予置评” 。
但采访人员发现 , 海信早在1998年便成立了智能交通研发团队 , 最初从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交通信号机控制系统、交管综合调度系统入手 , 至今在轨道交通信号调度与监控、轨道无人驾驶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 。
此前 ,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 , 海信正在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智能交通项目招标 , 并已中标了一些国家的智能交通项目 。 公开数据显示 , 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 , 从2011年的420.4亿元增至2019年的1510.2亿元 , 复合增长率为17.33% 。 “十四五”规划中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 智能交通有望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
反观海信 , 近年一直活跃于海外并购市场 , 先后收购了日本东芝映像、欧洲厨电巨头古洛尼等 。 今年3月 , 海信家电与三电控股株式会社签署了并购协议 , 该交易于5月31日完成 。 据了解 , 三电控股是全球知名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一级制造供应商 , 这场耗资12.6亿元的收购被视为海信进军汽车行业、布局上游零部件的重大进展 。
在此之前 , 美的更先后通过入股或收购合康新能、万东医疗、菱王电梯等 , 进入到新能源汽车、医疗、电梯等领域 。 今年初 ,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向全体员工发表的演讲中谈到 , 美的过去的成功法则需要全面迭代 , 不仅要重构 , 而且要剧烈重构 , 包括行业格局、商业模式、产业结构、业务变革、行业规则、机制体制、产品形态、新业态催生、管理逻辑等各个层面 。
“美的站在大时代转折点 , 必须重新定义自己 , 以加速的步伐重构自己 。 ”这两年 , 美的努力挖掘新的领域 , 重新划分业务架构 , 重新梳理集团旗下资源 , 并将ToB业务放到台前 。 据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最新公布数据 , 今年前三个季度 , 该事业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55% , 电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 。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 , 家电市场的零售额增速从2017年开始放缓 , 消费端逐渐饱和 , 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 2018年 , 家电市场规模为8104亿元 , 同比增幅只有1.9% , 到了2019年 , 这个数字变成了8032亿元 , 同比下降2.2% 。 疫情更是让家电市场雪上加霜 , 2020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规模为7056亿元 , 同比下降11.3% 。
就连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都难以幸免 , 连续四年营收增速下降 , 格力更是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出现了16.5%的负增长 。
就在公布收购盾安环境的当天 , 董明珠自媒体对外发布银隆新能源更名的消息 。 据悉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钛”) 。 格力方面认为 , 在“双碳”政策和市场的加持下 , 公司大力发展光伏空调 , 需要与储能技术结合 , 才能形成家庭能源互联网 。 而“格力钛”不仅有储能业务与技术 , 还做新能源汽车 , 将与格力的模具、汽车空调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 从海外并购的角度来讲 , 中国家电产业发展至今 , 第一轮的产业布局即整机的全球化收购重组经历过2004-2005年、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 。 而第三阶段的重中之重是上游的核心部件问题 。
张剑锋认为 , 现阶段中国家电产业的核心技术积累并不多 。 虽然也有一些像压缩机等上游零部件技术表现较为突出 , 但真正的顶级技术像压缩机制冷技术 , 以及芯片、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发展还不到位 。 “要想在此方面取得突破 , 通过资本并购进行控股或者参股的形式可行性较高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