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加宜居 , 更具人文关怀 , 考验的既是政府的智慧和理念 , 也是技术手段和服务水平 。 在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的超大屏幕上 , 节点闪烁、线条流动、网络密集 。 通过“城市大脑”协调指挥 , 统一技术和业务标准 , 各城市终端应用实现了动态实时连通 , 业务在线交互、数据实时流动 , 使问题处理更畅通、更便捷 。 无论是在线检测还是应急指挥 , 都能通过“城市大脑”高效实现 。
看似简单 , 实则是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久久为功 。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 促进数据流通则是智慧城市长期运营的关键 。 如何高效、安全、合法合规地利用海量的数据?2017年 , 在全国普遍受制于数据确权与交易规则尚不清晰的大背景下 , 成都率先赋予本地全资国有企业——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成都市大数据资产运营商”和“大数据产业生态服务商”的功能定位 。
成都率先探索
数据要素流通支撑城市发展“解决方案”
【数据赋能 让城市更“智慧”】“此前 , 政府各部门几乎都建有自己的平台 , 平台里面有大量的数据 , 但彼此之间都是孤岛 , 政府共享交换平台的建成打通了数据孤岛 , 让数据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流动 。 但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仍然很难流通 。 ”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方面介绍道 , 近年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获得市政府授权 , 集中开展全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管理 , 通过搭建公共数据运营平台 , 以及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 , 让政府数据与社会化数据也能关联起来、流通起来 。
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建立了透明化、可记录、可审计、可追溯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 确保数据使用运行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 并提供可用不可见的运营服务 , 实现数据不出网、结果出网 , 在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 , 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值得一提的是 , 用成都超算中心的算力来破解隐私计算执行效率瓶颈 , 成都已历经约一年的尝试 。 下一步将搭建全国首个隐私计算大规模应用平台 , 融合政府和企业数据 ,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贡献 。
实际上 , 成都公共数据运营先行先试经验已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参考 。 今年3月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 , 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 , 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 , 这标志着成都的创新探索已进入国家视野 。 同时 , 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公共数据运营工作被纳入四川省唯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
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
落地一批智慧城市标杆应用
为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 , 数据将如何发挥作用?数据本身的价值有限 , 只有与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相结合 , 与知识体系相融合 , 挖掘数据和真实世界的关系 , 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 成都市大数据集团以数据为支点 , 始终围绕市政府赋予的三大功能定位 , 矢志不渝 , 持续服务于城市数字化转型 , 探索出一条国有企业引领智慧城市发展的国企转型之路 。
做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 。 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在政务服务、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累计交付100余个智慧城市建设类项目 。 其中 , 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已成为成都的城市服务中心、城市治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 , 汇聚海量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 , 形成城市数据资源池 , 助力政府打造“城市大脑” 。 当城市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指挥时 , 可通过大屏专题页面调取各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 , 查看更加详细和鲜活的数据 , 实现城市运行状态“一屏全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