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产业、社会(CBS)
三位一体
现在我们面临新的蓝海 , 这是一个由科技向善所推动的跨界创新的蓝海 。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 , 有两个变化在同时发生 :
一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系列技术能力飞速提升 , 包括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 以及生物科技、新能源等 ;
另一个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 ,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数字化、智能化 , 越来越多的老人、孩子和残障群体加入数字世界 , 互联网服务的主要对象从用户(C) , 发展到产业(B) , 现在变成了社会(S)——这是一个新的阶段 。
在这个阶段 , 社会需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 很多源自各行各业、不同人群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 , 千头万绪 , 解决起来非一朝一夕之功 。 它需要我们统观全局 , 在深入了解社会痛点的基础上 , 寻找到适合我们发力的方向 。 我们刚开始深入农村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 先后选派了11位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到农村挂职 , 都无功而返 。 只有一位同学很倔 , 咬牙在贵州铜关坚持下来 , 做成了“为村”这个项目 。 为村发挥微信的连接能力 , 打造了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移动互联网工具包 , 可以为村庄定制微信公众号 , 为基层政府打造手机上的“党群服务中心” , 通过“耕耘者计划”培养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 等等 。 但这个模式还比较重 。 在工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 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 , 像农村问题一样 , 直到现在 , 还在学习、思考和探索的阶段 。
自从提出“产业互联网”战略以来 , 我们介入了很多行业 , 我们越来越了解行业 , 也与社会脉搏贴得更紧 。 特别是疫情期间 , 在做公共应急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 , 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教育、医疗这些行业 , 很多公共需求不能单纯从商业化的角度切入去满足 。 在新的阶段新的格局之下 , 我们要有新的理念 , 我们的业务模式也要升级 。 几年前我们已经在建立不同的科学实验室 , 有的研究AI , 有的研究量子 , 有的研究机器人 。 在深入产业的过程中 , 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
今年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成立后 , 我们又围绕重点关注的社会议题成立了新的实验室系列 , 包括银发科技实验室、创新办学实验室、科技生态实验室、碳中和实验室、为村发展实验室 。 2020年的同心战疫和今年参加河南暴雨援助的过程 , 让我们看到了向善所激发的团队行动力和创造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发现了更多跨界创新的可能 。 比如在河南暴雨中表现突出的腾讯文档 , 各种救援机构加入这场救援行动 , 让这个“救命文档”的功能不断演进 , 从文档编辑发展出了公告板、交流栏等功能 , 成为一个大型在线协作工具 。 一个协作软件对C端 , 甚至是社会端有这么巨大的作用 , 这种惊喜是我们特别乐于见到的 。 我们的技术团队在支持响应社会需求、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挖掘出了未来新的应用场景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 为了让大家在腾讯会议里听得更清楚 , 我们的技术人员研发了新一代实时音频技术——腾讯天籁AI技术 。 最近这个降噪的能力用在了人工耳蜗上 , 让人工耳蜗的清晰度、可懂度提升了40% , 让很多失聪的人能够更清楚地听见这个世界 。 天籁实验室和人工耳蜗厂商又一起开发了一款名叫美讯听宝的App , 看电视时把手机放到边上 , 打开AI辅听的功能 , 对声音的识别率能提升66% 。
2017年 , 我们就开发出了AI医学影像产品觅影 , 在抗疫时这个能力有了用武之地 。 2020年初 , 当时在武汉 , 患者和疑似患者数量庞大 , 通过肺部CT来做筛查识别新冠是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 , 但是光靠医生看不过来 。 我们就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合作开发出了新冠肺炎影像识别模型 , 在雷神山医院两个月就为24000多名患者进行了肺部CT诊断 。 2021年初 , 这个诊断系统搭载到车上 , 成了“移动方舱CT” , 受检人在车里就可以做CT检查 , 这用在了河北 。 这些新的需求加快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