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催生租金倒挂,价格战导致低利润,长租公寓只有靠上市解困吗?( 二 )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 就在于长租公寓背后高昂的租金成本和一系列经营成本 。
财报数据显示 , 2018年蛋壳租金成本为21.72亿元 , 包括销售、装修、管理等其他经营成本费用17.25亿 , 合计占收入比重达145.7% 。 青客的租金成本为6.65亿元 , 其他经营成本及费用为6.52亿元 , 合计成本占比为165.2% 。
而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定价权 , 蛋壳、青客还在不断提高旗下运营房源数量 。 这意味着两大长租公寓服务商还需要引入大笔资金 。
根据招股书 , 蛋壳和青客此次IPO募集到的资金用途都将拓展业务规模放在了首位 , 其次是投资于技术方面和基础设施 。
价格战导致低利润
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政策导向 , 长租公寓都被视为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 , 2018年中国住宅租赁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8万亿元 , 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人民币3.0万亿元 。 在国内的住房租赁大市场中 , 长租公寓企业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
与此同时 , 政策扶持也进一步推动了长租公寓的行业发展 。
2016年 ,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发布 , 提出要“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 , 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 。 ”而在第二年 , 决策部门再次提出要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
越来越多的玩家携资本大举涌入 , 自如、蛋壳、魔方、城家等均有强大的资本方站台 。
就蛋壳而言 , 成立仅4年已经经历了7轮融资 , 明星机构纷至沓来 , 包括战略投资者TigerGlobalManagement、蚂蚁金服、高榕资本、愉悦资本 , 融资金额约8.8亿人民币 。 就在本次提交招股书之前 , 蛋壳刚刚完成了D轮1.9亿美元融资 , 投资方为CMC资本和春华资本 。
但这仍不能满足长租公寓对资金的需求 。 仍以蛋壳为例 , 自2017年开始 , 蛋壳公寓前后共获得融资金额约达60多亿人民币 , 三年下来亏损40亿左右 。
当前账面显示 , 截至2019年9月30日 , 蛋壳公寓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含现金、存款及受限资金)为23亿元人民币 , 但其中1.9亿美元D轮融资是最近才完成的 。 也就是说 , 在这之前蛋壳的账面现金流更少 。
值得一提的是 , 房源成本过高并非完全归结于外部市场因素 。 对于大部分长租公寓来说 , 其构建的商业逻辑是先广泛撒网 , 在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 。
当房源扩张达到一定程度 , 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 甚至具有定价权 。 而为了抢占房源 , 各平台之间采取了激烈的价格战 。
我爱我家原副总裁胡景晖在2018年曾发表言论称 , 为了扩大规模 , 长租公寓服务商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20%到40%的幅度争抢房源 。
成本被进一步推高 , 但收入却没能跟上步伐 。 据克而瑞研究数据 , 长租公寓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仅在2%-4% , 现金流回正周期至少在6年以上 , 属于微利型行业 。
自如CEO熊林也曾公开表示 , 长租公寓大多是靠低利润、大规模来运营的 。
直到目前 , 蛋壳、青客这些急速扩张的平台 , 距离产生规模效应仍很遥远 , 但两家平台的租金成本还在不断上涨 。
这种状况之下 , 平台还能维持多久呢?目前青客已经运营7年 , 蛋壳也有4年 。
也有不少平台觉得希望渺茫选择退出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 今年朗诗、远洋等房企剥离长租公寓业务 , 万科、碧桂园、世联行等也已暂缓旗下长租公寓业务的扩张 。
此前多数靠主业补贴长租公寓业务的开发商和服务商 , 也开始收缩长租公寓业务 , 比如我爱我家 。
截至今年6月 , 我爱我家旗下的“相寓”在管房源共有29.24万套 , 其中太原、天津、北京、杭州4城根据租赁市场动向 , 主动减少租赁需求下降区域和租金下降区域的在管规模 , 降低不良库存 。 截至今年6月30日 , “相寓”全国平均出租率为94.7% , 空置期为9.7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