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作者赵国栋:扎克伯格的假设只是其中一个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张杰实习生李心月
每一项技术的迭代和革新 , 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新的挑战 , 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 国内首部专门以元宇宙为主题的书籍《元宇宙》 , 已于一个多月前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正式出版 。 该书出版后 , 也引发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
书中强调 ,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 不是未来时 , 而是现在进行时 。 对于元宇宙的构建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 , 《元宇宙》这本书中也进行了一一罗列分析 。 比如如何确定元宇宙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 , 怎样确定元宇宙的秩序和运行规则?何以制定元宇宙宪章?如何确定支持元宇宙文明框架的体系?如何制定元宇宙内在的经济规则等 。 最终该书作者认为 , 既然是对元宇宙的全新思考 , 就应该相信 , 元宇宙一旦形成 , 就会有自己的生命力 , 以及自我调整和演变的内在动力 。
元宇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 而是在一系列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 , 或将对大数据、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等的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 , 对当下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应用场景、产业配套以及新的市场增量的最大整合 , 将为创意型、敏感型、交互型、社交型的非物质型产品创造新的市场 。 它将拓展人们对事物、对世界的认知 , 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人类整体的生产生活方式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元宇宙到底意味着什么?该做怎样的准备?在元宇宙这个数字新浪潮袭来之前 , 人类有没有预见其弊端从而规避的能力和可能?带着种种疑问 , 采访人员专访了《元宇宙》作者、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 。
“一家独大 , 产生行业垄断的可能性很小”
采访人员:目前关于元宇宙的讨论和关注度非常高 。 在您看来 , 这个概念的核心是什么?如果请您对普通大众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介绍元宇宙 , 会怎么说?
赵国栋:
我会说 , 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 , 是自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 。 线上空间从二维变成三维 。 以前我们会说“上网” , 以后可能会说“进元” 。
采访人员:元宇宙的前景让人觉得很激动 , 但是也有人会担忧:元宇宙来了之后 , 人们会不会过多沉溺于其中 , 从而失去在现实世界中奋进的动力?对此 , 您怎么看?
赵国栋:
我觉得有担忧很正常 。 元宇宙的确会带来好的方面 , 也会有不好的方面 。 我的书中也提到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考虑 。 比如我提到一些游戏彰显人性恶的一面 , 引导自杀 , 这是绝对应该抵制的 。 但过于远景的忧患 , 我觉得属于杞人忧天 。 而且我也想指出 , 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对元宇宙理解的误区:把虚拟世界纯粹当成娱乐空间 , 就像现在的一些游戏那样 。 其实元宇宙也可以是生活空间、学习空间 , 它可以让学习培训的效率更高 。 比如飞行员学开飞机 , 都是在模拟器里学的 , 没人会在学习阶段就用真飞机 。 但是在模拟器里学的飞行技术 , 也是真知识 。 元宇宙可以让类似的虚拟学习和培训更容易 , 体验更生动更直观 , 也更有效率 。
采访人员:元宇宙涉及到现实与虚拟的高度融合 , 会大大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之前 , 扎克伯格的公司对元宇宙的开发 , 会不会对元宇宙形成解释和做法的垄断效应?
赵国栋:
这就是对元宇宙的假设权 。 据我所知 ,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假设 , 就是每个人都戴着头盔 , 可以远程办公、远程消费等 。 但是微软对元宇宙的假设就跟这不完全一样 。 优先假设权的确很重要 , 但我认为 , 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假设只是其中一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