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出这一招,房价就“上不去了”!
"multi_version":false原创:白羊
昨天 , 前重庆市市长、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创新经济论坛上 , 谈自己对楼市调控的看法时 , 指出:炒高房价的主要动力就是炒地皮 , 控房价决不允许炒地皮 。 任何房产商买土地 , 批租土地 , 必须自有资本 , 而不能后边“背个银行” 。 只要把土地地价控制了 , 房价不会上去的 。
黄奇帆曾被誉为中国最懂经济、最懂金融的市长 , 在重庆任职长达16年 , 其中担任重庆市市长7年 。 在其担任市长期间 , 重庆曾创造了两个瞩目的经济成就:一是重庆GDP增速在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 , 常年稳居在TOP3;
二是重庆的地价和房价长期维持在低位 , 不仅跑输西面的成都 , 同样也比不过北面的西安、东面的武汉 , 与其城市地位很不匹配 , 被称为全国楼市洼地 , 连江浙的炒房客都炒不起来 。
当这两个成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发生时 , 就堪称奇迹了 。
懂经济、又有超强实战经验 , 黄奇帆的这番话 , 显然不是在泛泛而谈 , 而是直击当下高房价要害 , 价值连城的治理经验 。
单从表面意思看 , 我们很容易把黄奇帆的话理解为高地价推高了高房价 , 然后把锅甩给吐槽已久的土地财政 , 而土地财政在中短期内又是个死节 。 所以最后得出黄奇帆只是重复了一个公众已知的公论 。
其实黄奇帆想要表达的是 , 开发商在拿地融资时过度加杠杆 , 凭借着充足的“弹药” , 很容易陷入“赢家的诅咒”(即投标时 , 投标人因过度自负和求胜心切而拍出虚高、不合理的价格) , 在拿地时动辄拍出百分之三四十的溢价(政府给出的起拍价 , 已经是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 , 所得出的合理价格) , 各地更是地王频出 , 这种虚高的地价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 但其却在现实中 , 刺激了大家对房价的预期 , 间接推着房价进一步走高 。
而凭借着加杠杆融来的资金 , 开发商可以很从容地对待高溢价拍下的土地 , 以时间换利润 , 等待新的高溢价土地和攀升的房价为自己解套 , 即所谓的炒地 。
屡试不爽后 , 开发商在融资加杠杆、高溢价拿地上变得更加激进 。 高溢价土地刺激房价走高 , 高房价在反过来为高溢价土地解套 。 进而使得整个楼市陷入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 , 大量信贷资源也被房地产占据 , 导致实体经济失血 。
而黄奇帆开出的药方就是拆掉开发商拿地时的杠杆 , 或者说大大压缩他们的杠杆空间 , 用官话说就是开发商融资端的“供给则改革” 。
随着杠杆的拆除或压缩 , 开发商拿地时不得不从兜里拿出更多真金白银 , 这会直接导致两个结果 , 一是开发商根本就筹不出那么多钱;二是即使筹出 , 土拍喊价时也会更加谨慎 , 因为这些都是自己兜里的钱 。 此种情况下 , 拍出高溢价土地的概率就大幅降低 。
由上述所言可知 , 其实政府在拍卖土地时 , 其给出的起拍价 , 已经第三方机构评估 , 结合实际情况 , 所得出的合理价格 , 而基于这种地价下的房价也是处于一个相对合理水平 。
从市场情绪角度来说 , 随着融资端去杠杆 , 楼市这台超级机器的运转也会大大慢下来 , 其对房价的刺激 , 尤其是终端市场极端亢奋情绪也会大大减弱 , 置业顾问或中介动不动就拿新拍地价为现有房价“抬轿”的逻辑也就不攻自破了 。
如是 , 房价自然而然也就回到新常态了 。
上述 , 或许就是黄奇帆决不允许开发商“背个银行”炒地皮的内在逻辑 , 也是“控地价 , 房价就上不去”的完整意思 。
作为一个从体制内出来 , 并主政过重要城市的大员 , 黄奇帆显然是清楚土地财政之于当下地方政府的重要意义的 。 其“控地价”目的也不是让地方去喝西北风 , 而是打击过度杠杆 , 让地方政府、开发商、购房者都赚该赚的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