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二 )


吃饭不敢和店员催单、上课时不敢和老师互动、和新室友相处战战兢兢、和新朋友不知如何搭话……类似于这样的状况经常性地出现在周瑜的生活中 , 每一次打破社恐的尴尬场面 , 她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 有时候等到心理建设好了 , 下一个“社恐瞬间”接踵而至 。 今年研一的她认为自己的“社恐”很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 “在家庭聚会中 , 父母和我都比较内敛 , 不太爱说话 , 日常在家中和父母也很少互相表达情感 。 因此我也不太懂得如何在公众场合上讲话 。 ”
“社恐”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社恐”?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介绍 ,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 , 属于焦虑症的一个亚类 , 表现在让患者感到痛苦 , 而且水平异常 , 让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 当下一些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社恐”和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是有区别的 。 “有些年轻人说自己‘社恐’ , 其实是一种对号入座的心理效应 , 觉得这个概念和自己有相似性 , 就像网络中流行的那句‘你是不是看我身份证了’ 。 ”
对于刘阳阳来说 , 和熟人交流并没有障碍 , 但在向陌生人开口之前 , 刘阳阳总要先想想 , “如果我长得再帅一点 , 别人是不是更容易接纳我”“感觉自己有点胖 , 跟别人说话 , 别人会不会觉得不舒服” 。 对自己能不能融入大家、会不会被排挤的担忧 , 对个人能力和形象的不自信 , 总在要和别人交流时冒出来 。
和刘阳阳的感触有些类似 。 追溯自己的成长经历 , 今年大四的向北认为自己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绪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 小时候的向北因为胖 , 曾遭到过身边同学的嘲笑 。 每当社交过程中出现冷场 , 曾经自己上台讲话被嘲笑的样子 , 被老师批评时候的样子 , 都会在她脑海里过一遍 。 “脑袋里告诉自己对方没有这样的想法 , 可心里还是会不自觉地代入 。 ”除此之外 ,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没有安全感 , 也是向北分析出可能导致自己“社恐”的原因 。
大学生会因为什么原因感到“社恐”呢?中请校媒调查发现 , 69.86%受访大学生因害怕场面变得尴尬而“社恐”;52.65%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51.48%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47.84%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自己不合群或者无法融入集体;43.00%受访大学生表示害怕别人批评或者拒绝自己;35.85%受访大学生表示担心别人关注自己 , 会觉得不自在;16.10%受访大学生表示担心别人夸奖自己 , 会觉得不自在 。
迟毓凯分析 , 许多认为自己“社交恐惧”的年轻人并不是真的有严重心理障碍 , 这类人们常说的“社恐”有几个原因 。 一种可能是 , 一些人因为现实社交礼节繁琐 , 倾向于逃避社会角色需要的社交规则 。 其次 , 人际交往中的边际感不清 , 也是当下一些年轻人不愿社交的原因 。 再次 , 有些人会把“社交恐惧症”当作对逃避社交的一种宽慰 。 “害怕社交的人给自己的心态找到了理由 , 也在‘社恐’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 , 给自己一个不出去社交的借口 。 ”
此外 , 迟毓凯认为 , 另一个让年轻人“社恐”的原因 , 是害怕真实社交失败 。 “真实社交是容易失败的 。 在工作场合、人际交往场合说话不得体 , 会让人非常懊恼 。 逃避社交的人会觉得 , 只要去社交 , 就有出错的可能 , 但如果不和人交往 , 就不会失败 。 这些人往往不是不想社交 ,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 , 一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 渴望追求人际交往的成功 , 害怕人际交往失败后被人瞧不起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