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功发射!

【刚刚,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3日7时45分 ,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 成功将高分三号02星发射升空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该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卫星海陆观测能力 ,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支撑“一带一路”倡议 。
刚刚,成功发射!
文章图片

高分三号02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业务星 , 运行于755公里高度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 主要载荷为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 该星充分继承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科技专项高分三号卫星技术方案 , 发射入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三号卫星进行组网 , 形成海陆雷达卫星星座 , 具备1米分辨率、1天重访的能力 , 此外还增加了船舶自动身份识别信号接收系统和星上实时处理功能 , 提高对海上船舶观测和海上突发事件与海陆自然环境的监测能力 , 可满足海洋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以及减灾、国土、环保、水利、农业和气象等领域应用需求 。
国家航天局负责高分三号02星工程组织管理 ,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负责做好任务规划和数据管理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负责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抓总研制 。 00:18
采访人员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 , 高分三号01星于2016年8月10日成功发射 , 在轨工作5年以来 , 支持应急响应600余次 , 提供1300多景应急减灾图像 , 业务化产品达20余种 , 为国家节省经费约440亿元 。 正是因为高分三号01星在轨的优秀表现和应用实效 , 全面升级海洋治理、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的在轨支持能力 , 加快后续卫星的研制成为团队的首要任务 。
高分三号02星并不是01星的简单“复制” 。 在研制团队的优化设计和充分验证下 , 02星实现了三大性能提升、装载了两大“独家利器” , 极大提高在轨应用效能 。
刚刚,成功发射!
文章图片

延长成像时间 , 看得更久
作为服务领域广泛、能够看地探海的应用卫星 , 高分三号系列卫星工作压力并不小 。 以海洋应用为例 , 高分三号01星已经成为当前监测海洋内波的重要载体 。
海洋内波是一种发生在海洋内部的波动 , 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 , 对海洋工程、石油钻井平台和海底石油管道造成严重威胁 。 一般卫星遥感仅能获取海洋表面或近海表面信号 , 但 01星能够直接获取海洋内部变化数据 , 是海洋监测的一把好手 。
不过全球海洋面积大 , 单次开机工作获取的信息量有限 。 为了满足应用需求 , 研制团队延长了02星在海洋观测模式下单次开机工作时长 。 同样工作一次 , 高分三号02星监测范围、获取信息量均为01星的两倍 , 特别是对海洋内波监测 , 在成像时间内可获取充足的海洋内波变化数据 , 为预警、防范做出及时响应 。
优化成像机制 , 看得更清
雷达星全天时、全天候成像的独特优势 , 令高分三号01星成为应急救援中的重要“帮手” 。
2020年7月 , 鄱阳湖区发生洪涝灾害 , 高分三号01星对重点地区开展了持续监测 。 相关单位在接收到最新数据后 , 迅速将原始数据分发至防汛抗洪一线单位 , 支持一线快速获取重点地区灾害监测图、溃堤口监测图 。 值得一提的是 , 01星对问桂道圩堤溃决口的封堵全过程进行了监测 , 卫星影像清晰展示出封堵长度和封堵后堤坝情况 。
在01星良好表现的鼓舞下 , 研制团队坚持精益求精 , 要让高分三号02星为应用部门提供画质更好的卫星影像 。 团队大胆创新 , 以极大程度减小“扇贝效应”为突破口 , 提出了02星的优化思路 , 做到均匀辐射观测目标 , 实现探测影像的地势起伏更加立体、细节呈现更加清晰 , 成像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